上市融资为套现?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这幕后藏了什么-股票资讯里的获融资买入是啥意思
147
2024-11-07
被称为“高端女装第一股”的朗姿股份近年来在医疗美容领域动作不断,在2023年频频出资加码医美业务,诊锁界发现,在2023年第一季度,朗姿医美板块的营收首次超过服装业务营收,作为朗姿第二增长曲线的医美业务正在快速爆发。
来源:诊锁界综合
编辑:太白
01
|
多年持续投入,医美“副业”营收超主业
6月底,上市公司朗姿股份发布公告称,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6.68亿,计划用于
新建医疗美容医院、医美研究院
、补充流动资金。这是今年朗姿在医美板块发力的又一重磅举措。
被外界称作“高端女装第一股”的朗姿股份成立于2006年,起步之初主要业务为女装销售,是国内老牌上市的女装公司之一。2016年起,朗姿股份投资韩国整形医疗管理机构“Dream Medical Group Co., Ltd”和整形医院“Dream Plastic Surgery”,由此正式进入医疗美容市场,之后跨界大举收购医疗美容公司,目前旗下有“米兰柏羽”“晶肤医美”“高一生”“韩辰”等连锁医美或单体医院等30家医美机构,并先后设立了
六支
医美并购基金,基金整体规模可达
27.56亿元。
图源:朗姿集团医美官网
多年来的持续并购,让医美也逐渐成为这家服装上市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从2023年第一季度数据来看,朗姿股份旗下医美业务营收为
4.5亿
,超过其传统主业服装业带来
4.3亿
收入,医美正式跃升成其营收第一大业务。
根据最新公开数据,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朗姿股份旗下拥有30家医疗美容机构,包括6家整形医院、24家医美门诊部和医美诊所。过去3年,朗姿医美板块整体营收约为8亿、11亿元、14亿元。
根据公告显示,本次募集的近16.68亿资金将用作“米兰柏羽”在各省会中心城市医美医院的建设、包括成都锦江、重庆、郑州、青岛、昆明几大院区共计12亿,投资朗姿医美研究院建设项目368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4亿元。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是在现有医美业务板块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加快医美业务全国布局,力争成为医美品牌行业领先者”经营战略的举措。
据艾瑞咨询《2022 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研究报告》分析,2022 年中国医美项目渗透率为 4.5%, 较东亚邻国日本(11.3%)、韩国(22.0%)以及美国(17.2%)还有较大提升增长空间。除2022年受疫情影响之外,朗姿医美业务都保持了近30%的增长,加上并购的医疗机构团队实力不俗,在西安、成都两地逐渐跻身头部品牌,增强了整个集团在几大省会城市兴建医美医院的信心。
02
|
单月投入超20亿资金,大力布局医美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朗姿集团在医美领域的动作尤为猛烈,6月28日发布的增资信息是朗姿股份自六月以来第3次大手笔加码医美行业。
在6月10日,朗姿股份斥资合计
3.3亿元
收购了武汉韩辰和武汉五洲两家医院70%、90%的股份。一周之后的6月16日,朗姿股份出资
3800万元
设立医美创投基金博恒二号,总规模8100万元来投资医美机构。加上本次的
16.6亿元
定向增资发行,这部分投资相当于其第一季度集团总资产的23.65%的投入。
在整个6月份,通过股票定增+股权收购+设立基金,朗姿以超过20亿元的资金加码医美业务。
当然在如此大手笔的医美资金投入之下,朗姿股份也承担了一定的现金流压力。医美医院的硬件投入和医护投入、营销投入,2020年-2022年,朗姿股份经营现金流为3.79亿、5.09亿、2.36亿,2022年度承压较大,在2023年又将投入近14亿去建设5家医美分院,可预见的是在如此重大投入下,其年度利润将会面临下滑承压状态,但若保持朗姿医美团队的此前增长空间和韧性,后续的增长发力和品牌效应和区域渗透力值得期待。
03
|
跨界医疗行业大洗牌,地产系撤退,国资药械资接力
2016年前后,国内医疗服务行业迎来一股跨界投资热潮,地产、保险、金融、矿业、冶金、能源企业不胜枚举,仅地产转型医养的就有万达、万科、恒大、融创、龙湖、碧桂园、佳兆业、绿城等近百家民营企业。但相比朗姿集团的“副业”营收超主业的成功转型,许多集团与资本意气满满携重金而来,在医疗领域大溃败甚至最终破产重组。
如家具地产出身、资产市值曾高达160亿的宜华健康、矿业起家的未来医疗股份今年接连退市;雅戈尔13亿建投医院在“乐捐”“悔捐”之间摇摆 ;新华医疗全股抛售旗下医院、地产龙头万达重磅投入的三家国际医院也只开出成都UMPC医院一家,其余两家都以失败接盘告终……
相比地产行业的变故,新进入医疗板块的,出现许多具备实力的
头部制造业企业
,典型代表如京东方集团、海尔集团、奥克斯集团;另一方面
医药供应链上游企业
,如连锁药店、医疗器械、医用耗材、检验行业巨头也斥资开实体医疗中心;同样化作
全链投资的互联网企业
也相继入局竞赛,腾讯健康、京东健康、百度健康、阿里健康、美团医疗、字节跳动小荷健康、拼多多医药这些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大厂”自然也将业务线和医药市场增长空间纳入商业版图。
鼓励
国企、央企办医
同样也成为新的风向,城市投资部门、交通投资集团也在医疗板块大举收购中医馆、连锁诊所、非营利性医院等医疗实体资产。抵御住经济周期下行潮实现良性增长的
房地产企业
也在探寻
社区医院、城市医疗综合体、康复养老公寓
等更适合房地产切入医疗行业的形态。
自1984年我国内地首家民营医院“
益寿医院”创办
,社会办医已经经历近40年的风风雨雨,中途经历了外资、国资、莆系、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多方参与,不少跨界资本想趁着时代红利“分一杯羹”,却常常陷入管理、战略、思维的误区,在政策或者环境的变动之下,打退堂、止损剥离鼓成为常态,除了奢华、昂贵之外,又让外界给社会办医贴上不被信任的标签。
一位专注医疗服务行业近10年的投资人在日前某业内论坛分享不禁感叹,医疗服务行业已经不再是过去谈模式、画大饼、爆增长的年代,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行业风向再次回归到2014年前后的热度,对从业者而言,不论是新人还是老兵,不问西东重新再出发。
跨界办医资本经历了2013-2019的急速繁荣,在泡沫被戳破后迅速逃离,在新的低谷中,不少企业再次尝试“抄底”等候新的成长周期。
一些传统企业入局,经历过艰难大考转型医疗焕然新生,缓缓从谷底摸爬滚打终见天日;一些仍处在高位狂欢,躺着赚钱前路也似乎尽是渺然,
当我们沉思回顾国内外实力派的成长路径,真正的勇者是在瞻望过高山、踏过波谷,保持着饥饿与谨慎,身后贴着“长期主义”隐形标签的那帮人。
/
END
/
// 本文来源:诊锁界综合
// 编辑:太白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