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怎么卖牌照上海怎么卖车牌
83
2024-11-19
让世界风机姓中国。
文 | 华商韬略 耿康祁
2006年,汉诺威国际工业博览会现场,一位中国创业者,被拦在风电场馆三百米外。理由是:
提防中国人“偷走”风电知识产权。
一年后的全美可替代能源高峰论坛上,被拦着的人,变成了被风电巨头追着合作的人。
【东风吹,战鼓擂】
“东风”正压倒西风。
西门子歌美飒,世界最大的风电整机制造商之一,一度压着中国风电行业打,但2020年以来,它连续三年亏损共计24.8亿欧元。
另一风电整机龙头维斯塔斯,同样陷入困境。其CEO亨里克·安德森坦言,
“我们每卖出一台风力涡轮机,就会亏损8%。”
更惨的是,尽管中国连续12年位居全球风电装机市场首位,但这些外企巨头根本分不到蛋糕。2021年,西门子歌美飒宣布退出中国市场;维斯塔斯从曾经独占近四成份额,跌落到1.2%。
在增量市场能做成这副惨相,原因只有一个:
中国风电军团崛起了。
2021年,全球新增装机量TOP10的风电厂商,中国企业收割了全部席位。不仅在国内称霸,还到海外市场抢肉吃。
抢得最快,胃口最大的,是一家2006年成立的广东风电整机企业:
明阳智能。
明阳智能的创始人张传卫一边海外抢食,一边说出了凡尔赛名言:
“风电产业的扩张,让人倍感刺激。”
张传卫的顺风球,早已打了不止一年两年。
2008年金融危机时,明阳智能的前身明阳风电,逆势揽下十几亿元订单,一下子成了业内外的明星。传闻为了得到张传卫的指点,有人愿意掏上百万和他组局吃饭,俨然“风电巴菲特”。
2009年,根据《南方日报》的报道,明阳风电的产值达到了60亿元,次年10月1日,明阳风电赴美上市。招股书上,一只功夫熊猫举着火炬,旁边写着:
中国来了!
选在国庆节,同样是张传卫执意而为。带着这股劲,张传卫还站在纽交所大厦里喊了一句:
让全世界都用中国风机!
以3.5亿美元募资额,创下了2010年中国公司赴美IPO之最。明阳风电成了中国经济的年度骄傲。一夜之间,遍登中国各大媒体。
2011年1月18日,站在“2010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领奖台上,从颁奖人王健林手里,张传卫接过了奖杯。
那时,他是风电行业第一个上市的“吃螃蟹者”。如今,他又第一个冲到欧洲吃肉。
2022年4月21日,10台安装到意大利地中海区域的明阳智能风机,标志着中国海上风机首次进军欧洲市场。
风电市场的一个大趋势是:
从易开发的陆上风电,转向以海为主的“海陆并进”。
2017年,我国东南地区风电新增装机,首次超过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陆上风电的潜能,几乎已经开发殆尽,而海上风电开发潜力仍超过3500GW。
如果能全部开采,我国的年发电量将翻一倍还多。
俄乌冲突以来,欧洲各国相继提出更高的海上风电目标;印度、韩国、日本、越南等亚太地区,也不甘示弱地从0到1上马海上风电。
在全球海上风电这个“新蓝海”里,明阳智能,早就一头扎了进去。
与陆上风电不同,海上天气变化快、环境复杂,带来了施工和后期运维的巨大挑战。还往往涉及到,海事、航道、渔业及地方政府等多方利益协调。曾有海上风电运营商感叹,每搞定一个项目几乎“掉了一层皮”。
十几年的磨练,让明阳变成了海上风电的“老炮”,在今天占尽优势、出尽风头。
在Windpower Monthly“全球最佳”的榜单上,明阳智能自2018年以来,连续五年入围;其海上风机,两次排名亚洲第一。2022年稳居全球海上风电创新第一名。
而2021年以来,连续新增市占率第一的势头,更让明阳获得了巨大的预期差,被资本市场视为“风电的下一个隆基”。
超越最终发生在2022年3月7日,市值达582.46亿元的明阳智能,首次超越行业老大金风科技,夺得“市值最高”。
2022年前三季度,明阳智能实现营收216.64亿元,同比增长17.17%;
归母净利润35.65亿元,同比增长60.65%,成为业内最赚钱、增速最猛的玩家。
资本市场对明阳的看好,甚至从A股,扩散到更发达、更理性的老牌资本市场。
2022年7月13日,明阳智能发行的全球存托凭证(GDR)于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使其获得7亿美元募资,且成为“中欧通”机制下第一家赴欧上市的中国民企。
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出海代表,明阳通往欧洲市场的大门,又宽敞了一分。
【风机姓“中国”】
1993年,公务员张传卫做出了人生中第一个大抉择:下海。
河南农村出身的他,当过兵、在部队里提过干、考上大学,转业后成了公务员。按情理,他本应感到满足。但一年前的南巡讲话,以及对改革窗口广东的感受,都让他有点坐不住。
带着凑来的1.2万元,张传卫和六个创业伙伴一起来到广东中山,租了间铁皮房,创办了生产家用配电箱产品的明阳电器厂。
到1995年,利润已经达到50万元。但张传卫不急于扩大生产,而是将利润全部投入设备与技术升级。将铁皮房改为标准车间,主营产品也从1000元1台的配电箱,升级到10万元一台的高压开关柜。
2000年,国内已有开关柜企业3000多家,在价格乱战中,张传卫再次变道,投入7000多万元,转做高压变频调速装置。
这是一款节能产品,通过对高压电动机调速实现节能,也是风力发电控制系统的重要技术环节。而张传卫之所以要如此折腾,除了对配电行业未来的担忧,源于他对未来电力稀缺性的预判——
中国的工业化将会突飞猛进,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一定会落在后面。
2005年,张传卫等到了时代的大机遇。
这一年,《可再生能源法》通过,为风电机组的国产化率设定了70%的目标,而彼时还不到30%。
作为风电受援国,中国风机总装机容量还不到1GW,只有一些西方国家捐助的示范风场,使用的也是1MW级以下的小风机。
这让张传卫意识到,中国本土风电弯道超车的机会来了。
在经过调研后,他对公司高管表了态:“这是能介入大产业的唯一机会,火电进不去了,核电需要门槛,水电也很饱和了。
进入大电力的切入点就在风电,这是历史性机遇,一定要冲进去。”
但对这一决策,公司上下竟无一人赞成。
反对者有着现实的理由。风电这种重型制造业,对技术集中及研发投入要求极高。彼时,维斯塔斯的产品经理曾经打过一个著名的比方:
按一年运行8000小时,一辆汽车跑足40万公里的前提是,每隔5000公里共进行80次保养。而一台优质风机,一年只需要两次定期保养,如此运行20年。
风机的设计制造工艺,不仅可以与汽车相比,甚至可以直接和飞机相提并论。
▲中山明阳风能叶片厂航拍
当时,国内市场主要由实力强大的国企,和技术垄断的外资巨头瓜分。一个小小的民企,凭什么分一杯羹?搞不好,就是万劫不复,原本的家底也要赔个精光。
因此大家都不理解,为什么非要搞投入和风险巨大的风电整机?
一位跟了张传卫十几年的副总经理,甚至激动地跪倒在地苦苦劝说。
张传卫无奈决定:
单干!进军风电,不要原公司一个人、一分钱。
“孤军作战”的张传卫,于2006年6月创立广东明阳风电。
在风电群雄中,张传卫手里的牌是最少的。他没有国资央企背景,没有金融资本支持,甚至创业大本营与传统北方风电大区也相隔千里。
而他的对手,各个实力雄厚。背靠三峡集团的金风科技武钢、出身于大连重工的华锐风电韩俊良,都是国内风电奠基人王文启的弟子。
更要命的是,连启动资金都是难题,以至于他不得不将手里唯一一块面积50亩的工业用地,抵押借来3000万元,用来解决技术缺位的问题。
当时国内风电企业的普遍做法,是委托欧美巨头开发,以市场换技术,但张传卫却不想永远仰人鼻息。
“我们买得来许可权,但永远买不来关键技术和研发能力。我不想借鸡下蛋,而是要结婚,生出中国的孩子,姓中国的姓。”
于是,他找到欧洲著名风机设计公司德国Aerodyn,想要“联合开发”。但对方只热衷与国企合作,对名不见经传的张传卫,甚至连办公室的门都不让进。
一位合作多年的德国商业伙伴,也认定中国制造多是中低端产品,更认为中国企业比较浮躁、缺乏稳健,对张传卫坦白相告:“对于你的人格,我非常尊重,但是你准备好了吗?这扇门真的很难打开。”
在汉诺威的博览会上,主办方更是将张传卫拦在大门外,直言“防止他窃取技术”。
但张传卫依然自信,他有两张别人没有的底牌:风电核心部件和控制系统的生产能力,以及中国风资源资料和电力客户资源,这些谈判筹码,都足以让Aerodyn风电技术快速落地,并打开市场。
在张传卫的诚意和实力打动下,双方最终达成联合开发协议,知识产权归属于明阳风电。有了技术打底,明阳风电得以从1.5MW的抗台风风机开始,切入半直驱风机技术路线。
2007年8月16日,我国首台自主产权的抗台风型1.5MW风力发电机组,就此诞生。
张传卫兴奋地立即跑到美国找市场。2007年11月,在全美可替代能源高峰论坛上,明阳与美国著名风能运营商格林亨特集团,一次签署72台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合同。
见惯了中国玩具、鞋帽等小商品出口的美国记者,纷纷惊呼:中国制造,也可以出口高技术含量的大型重装备!
尽管已经获得了初步认可,但半直驱技术风机,仍然面临“鲜有业主单位敢采购”的问题。这让张传卫再次做出惊人之举:建设数亿元投资的自营风场,用成果证明产品实力。
在边生产、边示范的效应下,市场被一步步打开,而明阳则开始分别在天津、内蒙古、吉林和陕西等地,布局生产基地以扩张市场。短短四年,公司从几十人团队扩张至2000多人,实际产能超过1000台。
2010年,中国迎来了风电传奇之年,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风电国和风机制造国。明阳也伴随浪潮,成为产值过百亿、资产近百亿的风电巨无霸,跻身国内前三、国际十强之列。
四年前,在飞往美国的飞机上,张传卫曾因疯狂的梦想,睡意全无。他撕下一张便签条,大胆地写下:
五年内百亿产值、成为国内前三的上市公司、进入全球前十。
当时,公司只有300人,连厂房用地都是租的。在总裁办会议上,员工们忍不住说“老板疯了”。
仅仅不到四年,张传卫就创造了这一“明阳奇迹”。
海陆风机的大型化趋势,使得配套设备、运输难度增大,也让轻量化、发电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半直驱技术,走到舞台中央。明阳智能,由此成为全球半直驱风电技术路线“代言人”。
对此,他感叹道,“风电的成就,就是一步棋的问题。早一步晚一步,快一步慢一步,都会是不一样的棋局。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当年的坚持,用广东话来讲是喝到了‘头啖汤’。”
【千亿梦】
在进入风电行业时,张传卫曾说:“我们都40多岁了,如果5年做出一个百亿产值,到五六十岁还能做个千亿的。”
千亿目标,就此成为张传卫的执念。
十几年来,产业政策的摇摆,让风电行业年装机量的指标三上两下,弃风率起起伏伏,周期性十足,明阳的千亿目标,也因此反反复复。
2022年,明阳智能在内的明阳集团仅实现了569.74亿元的营业收入。使得张传卫不得不宣布推迟:
争取用5年时间,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朝着1000亿销售收入、1000亿市值、1000亿产值‘三个千亿’迈进。
无论公司内外,都普遍认定:最有希望帮助明阳实现“三个千亿”的动力,当属海上风电领域。
过去几年里,随着中国海上风电装机量跃居世界第一,明阳智能成了最快的那匹黑马:
从2017到2021年,明阳智能在海上风电市场的份额分别是3%、6%、24%、25%、26%。
明阳的特点,是极其善于利用区位优势。
针对中国沿海地区的特殊环境,早在2007年就成功运行全球首台“抗台风风电机组”,此后的十多年里,公司又陆续投入23亿元,用于攻克这个被欧美专家视为禁区的领域。
2018年7月11日,被称为“风王”的超级台风“玛莉亚”在福建沿海登陆,明阳风机成为唯一实现零电量损失、保持持续满发的风电机组。而同场竞技的德国、美国、日本等多家国外大公司,均提前关停了风机运行。
2019年2月,明阳自主研制的7.25MW抗台风风电机组,刷新了亚洲海上风机最大单机容量纪录。
这一连串纪录与成果,标志着中国抗台风海上大风机制造,已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此外,明阳还前瞻性地布局了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2021年,明阳推出的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机”成功并网发电。
未来,风电站将逐步走向远海。相比需要把塔桩扎到海底的固定式风机,漂浮式风机显然更适合深海区域。
▲图源:明阳集团公众号
中山市火炬高科技产业开发区内,
“地蕴天成,能动无限”
八个大字铭刻在公司门口的巨石上。这是张传卫的手书。
在公司内部,许多老员工都知道,张传卫只有“一动一静”两个爱好:一个是闲来写两笔书法,另一个是军人出身坚持30年之久的长跑。
有趣的是,张传卫对于明阳的经营与治理,同样有“动与静”的两面。
作为“能动”的实业家,张传卫从不排斥资本杠杆的助力。从早早赴美上市,到私有化回归A股、在伦敦发行权证募资,他在资本市场上的动作,甚至堪称游刃有余。
但在动的一面之外,他的内心却始终有一份对“静”的坚守:他认定“得技术者,得天下”,从力主买下德国技术,到十几年如一日地投入研发,打造风电行业的国之重器。他对技术的信仰,又始终不变。
尽管明阳的“三个千亿”目标,可能尚需时日。但今天的张传卫,却仍然信心十足,他不止一次地讲:
“未来在海上,将是中国明阳的天下。”
这让人想起了2010年,他荣获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时的颁奖解说词:
他是一个“追风”的长跑运动员,他是一个新能源信仰的布道者。
【参考资料】
[1]《“乘风破浪”入蓝海,明阳为什么能?》中山日报
[2]《张传卫的“风声”》中国经济周刊
[3]《张传卫:中山“风电大王”的成长记》中国风能设备网
[4]《明阳风电:欲做风电制造业的华为》南方日报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