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融资圈到的钱并不属于老板,为何他们却挣破头了要上市?-在公司入了股叫股东还是股民
158
2024-11-07
行业笔记
早教,泛指
0-6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
。从2015年放开全面二孩开始,2016和2017年新生儿数量分别是1786万和1723万,未来五年的新生儿数量都可维持在1700万左右水平。这意味着,
每年都会有稳定数量(超过1亿)的0-6岁早教适龄儿童
。 早教已成为今年两会重点讨论的话题,同时也是近几年来国家政策偏爱的领域,“
二孩政策”和新《民促法》
均对早教行业有很大促进作用。此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将儿童早期发展纳入其中,“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更被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根据Frost&Sullivan提供的数据,我国早教机构的市场规模在2011年至2016年间复合年平均增长率为19.2%,在
2016年达到1286亿元人民币左右
。
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提出了“幼有所育”,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凸显。
然而,诸如企业良莠不齐、从业者无资质、收费杂项丛生、管理监管不足、家庭教育缺失等等问题也随之出现。如何让每个6岁以下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早期教育? 本周三,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科学早教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8科学早教大会”在京召开,会上相继发布了早教行业三大数据:
新浪微博数据显示,家庭中
母亲带娃占比超50%,享有育儿话语权,隔代育儿趋于平衡,父母对自己在育儿中的角色满意度偏低
;
当当网联合微视文化传媒调研的数据显示,
童书市场依旧以引进版童书为主,不过中国原创作品占比在提升,儿童文学则出现了国学复苏、诗词大热
;
爱奇艺数据显示,
2018年儿童视频更关注儿童心理认知和发展、打造亲子双向驱动型IP,早教启蒙类付费节目成为发展新趋势
。
《亲子商业志》对大会上中国关工委儿研中心秘书长邬明朗的主旨演讲进行独家图文概要,奉上三大数据洞察及主题分别为《当早教的“慢艺术”遇到产业“快发展”》《全媒介融合业态下的绘本产业化》《积木类玩具如何玩出科学》三场分论坛的精华集锦。
指导 | 李筱姝
内容 | 付瑞娟 朱绍岳
统筹 | 林兰枫
我国幼教发展20年,有人野蛮生长,站在黎明的路口,有人褪去红利。
1998年,第一家早教中心在北京成立,开启我国早教之路;2000年-2006年,早教行业发展呈现井喷之势,仅北京市就有早教机构100多家;2007年-2011年,早教行业处于完全竞争环境,行业整体发展迅速,但市场表现混乱;2012年以后,80后父母对早教重视度越来越高,促使早教发展更为规范化、精细化。
从市场状况来看,早教行业初具雏形的发展业态在经历了新一轮洗牌后,正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如今,早教行业已形成三大逐流教育模式:
一是践行开放式教育的欧美模式品牌,这类早教往往注重让孩子自由发展,不给予引导与规则,课程编排方面通过教具教学及大型器械设施为主;
二是践行结果教育的本土模式品牌,这类早教注重告诉孩子结果,通过设定规则让孩子遵守,课程编排方面倡导教育就是上课,是大人讲、孩子听的说教和灌输;
三是践行引导式教育的中西结合模式品牌,这类早教为孩子提供激发体能力的环境,让每个孩子以不同方式和速率学习与发展,课程编排方面倡导通过游戏与绘本故事及新型教玩具来引导孩子的内省与成长。
从投融资情况看,2015-2017年在教育行业整体投资案例数下降的背景下,早教行业的投资热度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可见早教行业将成为未来教育行业热门赛道。
多年来,早教行业三大龙头品牌美吉姆和运动宝贝、金宝贝争夺行业前三甲,再加上众多早教企业处于门店下沉的关键期,此时大资本的纷纷入局早教赛道,很可能让行业格局生变。
继金宝贝于2016年6月被私人投资公司亿翔控股收购后,另一家早教行业的美式品牌美吉姆也搭上了资本的顺风车。6月7日,上市公司三垒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拟通过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美杰姆100%股权。而威创股份于2015年开始转型进入幼教领域,先后收购红缨教育、金色摇篮、可儿教育、鼎奇教育等多个知名幼教品牌,目前园所数量超过5000家,辐射家庭和孩子超100万,已经成长为我国幼教领域的领先企业,政策落地后,无疑将率先受益。
可见,与时下低迷激荡的证券市场、地产市场相比,
虽然教育领域在收益回报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但企业投资学前教育,其资产的安全型有着较好的保障
。特别是在当前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传统幼儿教育机构面临着社会化转型和改制之时,正是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及资金充足的大型教育集团等民营资本介入的大好时机。
我国现阶段的早教行业呈以下趋势:
早教渗透率低,市场空间大
公开统计数据显示,日本的家庭普及早教率是90%,而韩国基本在60%-80%。相比之下,中国的早教渗透率不足20%,有较大提升空间。
本土化浪潮兴起
在中国早教市场发展的第二个十年里,以东方爱婴为代表的本土早教的发展保持不温不火的态势,市场影响力难及美吉姆、金宝贝等洋品牌。但近年,以彩虹蜗牛、鲨鱼公园为代表的本土早教品牌纷纷涌现,携互联网创新特质入场,为传统早教行业带来冲击。
社区化早教渐成气候
年轻家庭服务“航母”宝宝树去年就联合美国玩具商美泰,倡导布局星巴克式、深入社区的早教中心。今年稳步推进的小时光线下绘本馆被业界视为是为社区早教事业做铺垫。
摇篮网近日也推出了线下社区亲子教育业务,通过积累的妈妈用户开始布局线下社区。倡导共享育儿的摩尔妈妈拟打造育儿界的Airbnb,打造社区共享的早教托育体系。
线上化趋势不可挡
伴随信息科技化浪潮,以线下为主要业态的早期教育市场正呈现“线上化”趋势,尤其以语言、音乐启蒙为代表的启蒙早教正领跑早教线上化浪潮。继宝宝玩英语后,VIPKID和DaDa英语陆续推出低龄品牌,拟撬动千亿级启蒙早教市场。
走中国科学早教的必由之路
大数据、新趋势:
洞察父母教育、儿童视频和早期阅读
1. 新生代父母教育趋势:妈妈掌握育儿话语权,心理发展最受关注
微博运营泛生活部总经理李梁介绍,调查显示:
2017年
微博泛母婴育儿用户达1.6亿,占微博月活跃用户的40%,母婴育儿热度全面上涨;
在家庭带娃角色上数据显示:
妈妈主带占比超50%、长辈主带占比41%,妈妈依然为带娃主力,享有育儿话语权,隔代育儿趋于平衡
;
快速变化的时代增加新生代父母的焦虑感
,父母对自己在育儿中的角色满意度偏低,近六成的父母认为自己做的不够好;
在父母教育上,
有高达91%的新生代父母,更为关注孩子的心理教育
。陪伴孩子时间方面,大部分父母的显性陪伴表现不错,有固定的亲子相处时间。但依然存在“隐性失陪”现象,父母虽然拿出时间陪伴孩子,但缺乏有效的互动且陪伴质量普遍偏低。
大会主办方联合微博数据中心、新浪微博母婴以及微视文化传媒,历时三个月,通过对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微博数据进行分析,同时辅以配合2.3万份网络问卷调查以及线下访谈等多种手段,对2018年中国新生代父母教育需求进行分析,捕捉了父母教育新趋势。
2. 童书原创市场趋势:原创绘本趋势上扬,国学、诗词大热
微视文化传媒总编辑刘燕解读数据:
以当当为例,平台当前累计会员突破2.5亿,活跃用户4000多万,其中童书用户占比28%
。针对童书市场原创情况,依旧维持在引进版童书为市场主力的现状,5年累计畅销“TOP1000榜”中,
原创与引进的比例基本保持在3:7,中国原创从品种数占比、销售码洋占比、单本品效上都相对较少
。不过可喜的是,2017年“TOP1000榜”中我国原创作品占40%,“TOP10榜”中我国原创作品占4席,纷纷达到历年之最,原创绘本后来居上,趋势整体上扬。
当当网还公布了2017年童书品类结构,
儿童文学、图画书、科普百科依旧是童书的“三驾马车”
。儿童文学方面,数据显示,2017年出现了国学复苏、诗词大热的趋势,中国儿童文学占比高达18%;图画书领域,逆商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成为热点,原创中对儿童逆商教育、挫折教育越来越重视;科普百科类图书则呈现出明显的地理热、太空热状态,《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上架3周销售突破1万套,累计销量近300万册,持续稳居科普畅销榜首位。
同时,
儿童早期阅读时间前移,超过半数的家庭,在孩子一岁前便开始亲子阅读
。另外,
有78%的父母希望可以通过亲子游戏等对童书阅读进行延伸,多元化阅读需求极为明显。
3. 中国儿童视频节目收视趋势:儿童心理大热,寓教于乐期待突出
现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晖解读了报告。2018年儿童视频节目热词及趋势可概括为三点:
关注儿童心理认知和发展,打造亲子双向驱动型IP、早教启蒙类付费节目成为发展新趋势。
在观看首选媒介上,
智能收视硬件占居首位,智能电视、手机、Pad成为热门收看设备
。
亲子陪伴意识上升明显,经常陪伴的父母占比达63%
,低龄段儿童在观看节目时,父母的陪伴意识更加明显。“一方面低龄孩子的自控较差,需要父母介入;另一方面对于眼健康的考虑,以及对儿童节目的筛选和把控,也是亲子陪伴比例较高的原因之一。”
早教启蒙成为收视儿童尤其是6岁前孩子收看节目的新动机,1-3岁、3-6岁以及6岁以上,“增长知识”需求的占比均在六成以上。年龄段越大,对儿童节目的娱乐功能需求越为强烈。
但总体来看,中国的父母普遍希望儿童节目具备教育意义和启蒙功能,寓教于乐期待突出。
《 2018年中国儿童视频节目收视趋势报告》由国内最大的视频网站爱奇艺联合主办方微视文化传媒调研4万份数据而来。
关注亲子商业志(ID:qinzisyz),回复“早教报告”,即可索取上述三份报告原件。
早教“慢艺术”遇上“快发展”
嘉宾简介
谭忭:
中关村智慧投资投资总监
冀强:
华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张永琪:
鲨鱼公园创始人
张至尧:
七个小孩联合创始人
冀强:
早教行业在国内已经达到了千亿级的规模,真正开始具有裂变,进入加速发展的机遇期。2015年的时候,中国的早教,2015年是六万家早教中心,2016年一年的产值1200多亿,实际
到今年应该是接近2000亿和2万多会员的市场。
依据去年的大数据分析,
预测在2021年能达2700亿,接近3000亿市值。
关于中国的早教和渗透率,十个孩子里有大概几个孩子在接受早教教育。国内在2015年是大概16%不到17%,每年的出生率平稳的话,到今年3000亿的规模和翻一番的状态,2010年是30%左右。在日本,公开统计数据显示,家庭的普及早教率是90%。韩国和台湾基本上也是在60%-80%。
现在的市场,刚刚开始进入一个中场上半场。
是各种机会和各种关注,包括资本的关注也好,行业的经营也好,才真正的会形成一个群体来支持行业的发展。我更看好我们本土的,应该坚持我们自己有的,做好民族的,再做好世界的。
张永琪:
就中国的早教行业来说,
80后父母对育儿非常重视,从-1岁就开始进行投资教育。
中国的教育也存在早期和后期,也就是两头投资比较大。
过去,我们的早教版图是引进一两个比较大的国外品牌,日后,伴随早教多形态、多学科的裂变正在发生。目前,
早教行业破碎化明显
,比战国时候还乱。关于早教,大家要更多地考虑,如何用更新的手段运营,让客户有好的体验上去探索。
未来的方向我看好的还是
科技
。我比较否认大家现在讲的孩子太小,看电脑会有伤害。未来的科技没法阻挡。我们
更多地应该从内容角度、从客户行为角度进行研究
。另外,在企业管理上,早教是不是一定要做像积木宝贝那么大,我对他的场地使用效率是表示质疑的。过去因为毛利比较高,但今天
消费者是看服务,不看豪华度
。在这个方面,早教中心的新业态形态上是否可以多样化?
另外,大家一说社区就觉得很low,其实日后有很大空间。一开始,消费者会有点抵触,他觉得五星级的才是好的,他不知道小而美是好的。但大家可以尝试这个发展思路。
张至尧:
从趋势上来讲,个人觉得有三点。
第一家长意识的觉醒
,可以说用户需求意识的觉醒;
第二,优秀人才的净流入;第三,资本关注
。同时,在运营的角度上来讲,
产品最后一定要靠强运营才能去推动起来
。而早教行业的发展既要兼顾线上线下和媒体等多个渠道和手段,也要利用好技术上的优势,推动早教行业持续发展和进步。
建议方面,有三点更具体的建议。
第一,要选择细分领域,做有差异化的优质品牌
,现在哪个行业进去都需要聚焦。
第二,人剑合一。
做的事要么你非常喜欢,非常擅长——因为喜欢能为这个不吃不睡,因为擅长能克服别人克服不了的困难。
第三,创业选好搭档
。无论他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平台,选好和你气质相符,和你互补的。如果你市场能力强,就选一个做内容更擅长的。这三点是做运营和做品牌的感悟。
谭忭:
整场的关键词有四个:一是
国际本土化
,本土化即国际化;二是
优质内容
,内容非常重要,不管是线上线下;三是
下一步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线下,还是线上的方式,都是比较准确的方向
;四是我们
回归教育的本质
,毕竟我们做教育不管产业发展多么快,我们做教育还是要静下来,把它做成一门很慢的艺术,这才是最重要的。
全媒介融合业态下的绘本产业化
嘉宾简介
李一慢:
著名阅读推广人
卢俊:
资深出版人,专栏作家
敖德:
耕林图书馆总编辑
杨政:
儿童阅读推广人
刘燕:
微视文化传媒总编辑
周保林:
《保林叔叔讲故事》出品人
刘燕:
多项音视频节目全媒体多渠道分发;
加强儿童教育与亲子交流陪伴
;打破原有的绘本纸质阅读介质隔阂。
熬德:
阅读跟产业化我不太认同。阅读,尤其是早期阅读,更多的是图画书的阅读,出发的角度是如何去弥补我们教育上的缺失。把它产业化,全中国出版业只有这么大盘子,也没有到多大的产业化。在整个出版业这么一块图画书阅读和早期阅读上做产业化,不太靠谱。
在每一个孩子在阅读这件事上有各自的经验,而且很多是成功的。但如果说把每个人的阅读的经验,把它给复制、批量化,或者把它产业化,我持保留态度。这两年一些有声产品很热,包括喜马拉雅、凯叔他们做得很好,这只是商业的模式,并不代表行业已经产业化了。
杨政:
有需求,就会慢慢地变成产业。现在行业内生态比较好,大家可以互相协作,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影响力,而且在多媒体,所谓融媒体时代,各种媒体形态互相结合。
绘本
当然不是一种产业,个人认为,仅仅是出版业当中的一个分支,一个分类。但是
是这几年来国内在出版行当里增长最快的一个类别
。乃至于大大小小的出版社都做绘本。
卢俊:现在童书的出版规模,我估计到今年年底是8亿5千万左右的规模。
但是发展的速度不符合刚才敖德老师说的慢艺术的原则。我一会儿说它快有快的逻辑,慢有慢的逻辑。而做一个独立的出版品牌,可以慢可以快。快也行,慢也行。从政治正确角度来讲,教育产业化和出版产业化是国家不提倡的。这是第一点。国内的绘本行业更多的是资本在强行推动,而本身的大规模产业化前景难言乐观。
教育依赖的是课程产品的标准化。绘本优势在于内容的多样化和多样性。
多样性和多样化是阅读之美的根本,如果大家读一样的东西,不可能有阅读之美和创新之美。但是课程是标准化的东西,教育是依赖高度标准化的东西,获取反复收益,通过知识产权获得反复收益的商业模式。绘本是通过差异化,多样化的知识产权获得微薄商业回报的方式。所以这个可能性很小。
回到优质内容为王的逻辑看,永远是对的。不管什么媒介都是内容为王。不管是纸媒介还是声音媒介,都是好东西才行。那个是变不了的。所以,我们应该叫无论做传统出版的,还是做教育的人,应该利用新的媒介,为用户提供更加完整,更加便捷,更加多元可选择的,多场景的,多层级的教育产品的交互,这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
周保林:亲子类在线音频内容IP是绘本产业的一个环节,也是母婴行业的螺丝钉,
我们给母婴行业的APP提供的大量的内容,我们自己的内容有3000多条。而亲子类在线音频内容IP也一直在行业中逐渐想通过声音的方式,通过线下的亲子互动,给亲子关系带来全新的体验方式,从而能够让更多的家长回归到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当中,从而提升亲子关系和孩子的素质教育培养。
积木玩具如何玩出科学
嘉宾简介
植欣:
《爱玩具》、《玩玩乐》视频栏目主持人
雷常青:
爱其科技创始合伙人、副总裁
韩燕:
积木宝贝科学早教集团产品教学总监
王世宇:
深圳优比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温建鹏:
木马智慧总经理
黄永艳:
Classic World国内事业部运营总监
王世宇:
从教育的角度来讲,
玩具作为一个教育的工具,承载了不只是内容,本身也是沟通的工具,本身也是情感的载体
,积木作为玩具所有品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类,也是应用于早教甚至说学龄教育阶段的里面比较常见的工具。玩具工具属性本身也是成为教育一部分,而积木是玩具的代表性产品。从我们代理的美国和英国进口玩具中,
积木实现了和STEM教育、青少儿编程等诸多方面的结合。
本身玩具的适龄性标准里面,就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科学的观点。我们在选择玩具上要科学,既不能超龄,也不能低龄,选择最匹配最适合他的。这种选择就体现了家长科学严谨的态度。在玩儿的过程中,每个玩具厂商和玩具设计者一定赋予了相当多的教育意义和潜意识的传达,或者说是孩子体能的锻炼,包括手眼协调各方面的能力锻炼。
现在玩具本身的科学性在社会上已经不难了。这个其实理念因为我们玩具行业发展几十年,借鉴了国外相当多的教育理念,育儿理念。包括积木宝贝等等自己原创的理念,都在市场上有广泛应用。在玩具市场也是一样,我们玩具缺的不是理念,我们跟国外持平,甚至某些领域可能领先于他。但是难点是我们向玩具消费者传达玩具使用的科学性和玩具选择的科学性。这一点目前很多厂家可能都有在做,包括玩具里面放玩法手册。还有一些课程,帮助家长使用。可能真正的是多方面,产品的科学性,使用的科学性,是消费者,厂商,早教机构的内容提供者,所有人全方位的配合这个过程。
积木或者乃至整个玩具行业,它的前进一定伴随着整个大环境下的社会形态,教育形态,整个的业态去发展的,不是独立存在的
。从玩具行业前端来讲,是受到教育理念还有社会经济环境,很多东西因素造就的。而从后端来讲,玩具行业本身在材质安全性追求上是永远都存在的。因为它的使用的受体受体是孩子,出于父母的角度,对孩子的安全性顾及永远存在,不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减弱。
未来玩具会越来越多地强调互动性。
因为大家越来越重视亲子陪伴和家庭,随着未来进步和社会福利越来越好,可能家长跟孩子的接触时间也会更多。可能会出现亲子陪伴时间上地两极分化,忙碌的特别忙碌,闲的很闲。而互动性的玩具被选择的可能也越来越多。选择越来越多,市场需求越来越多。
雷常青:玩具行业的材质等标准有待加强和统一,现有部分积木玩具产品不过关,而这也是行业走向规范化的重要痛点。
积木玩具可以让孩子更加专注,在玩积木玩具的过程中,也提升了父母与孩子的陪伴和交流互动,加深了家庭和谐。
就积木玩具来说,其重要特性有两点。第一个点,让孩子更专注,当他完成一件作品的时候,他会很专注的在一段时间内很专注,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第二点,它是一个家庭的陪伴。这是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把这些作品完成,是体现一个家庭的和谐,家庭的成就感,孩子的成就感。这是积木的第二个特性。第三,如果过多赋上STEM教育的属性会影响孩子的思维。对于早教过程中的积木玩具,我们或许不该赋予它过多的教育功能,让它承担过多的智力开发等内容,提升孩子专注力和与其他孩子的情感分享,才是最重要的。
温健鹏:
如果可以把玩具分类,那么积木玩具就是“活的玩具”,因为它的玩法多样,覆盖的年龄段广泛;而其他功能单一、限制较多的玩具,则是“死的玩具”。而
积木玩具的重要优势就是它的“活”。
积木玩具的选择要严格遵循孩子发展的阶段和速度,根据孩子的发育的敏感期,去相应的匹配相对应的玩具。
比如孩子在0到3岁的时候,可能发展很快,变化也很大,而在6岁以后,可能适应性也变高了。而0到3岁的时间段,由于孩子本身的脆弱特点,更要关注积木玩具产品的推荐适龄标准,否则会引发危险和不良影响。
是我们该学习如何去传递这种科学的早教的理念给家长,告诉家长如何科学的带孩子玩儿。实际上是玩具行业要做的事情,根本上也是为了孩子更好的去成长。在选择玩具之后,家长也应当去理解玩具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会孩子学会玩玩具。
就行业发展来说,
只要有新材料、新工艺出现,就会使得玩具的材质更丰富。
以前做不了这个东西,但是由于科技的发展,也能生产出来。而社会的功利性也会使得行业发展变得日趋复杂化。
黄永艳:
积木类的玩具是益智型的玩具,我们定义是,这类玩具是主动性的玩耍的玩具。有一些比如动画片、音乐盒等固定式的玩具,更大程度上是被动式的让孩子接受,孩子跟着他的思维行进。而积木类的玩具则可以变化多端,拥有各种各样的玩法,会拓展孩子的多种能力。所以一个主动,一个被动,对孩子大脑的开发是非常重要。
如果给孩子玩超年龄段的玩具,会起到反作用,增加孩子的挫败感。孩子需要有一个玩具年龄段的区分。现在很多年轻父母,已经通过早教课程,认识和接受了这些科学的理念。从而对早教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对于行业的发展,个人认为,肯定是在产品链接上面变得复杂。但最终的追求的一定要是简单化。也就是说,
从玩具地产品上,发展方向是趋于复杂化,但从教育来讲,一定要变简单。
因此,我们行业有时需要反思,我们的产品最终是要带给孩子什么。
韩燕:
积木玩具的发展和多形态,可以调动孩子多项能力与素质。比如大型的积木玩具可以锻炼孩子的肢体,提升了孩子的身体素质,这种玩法已经突破了原有的积木玩具产品的模式。
此外,积木玩具还可以从玩法上创新。比如积木宝贝产品中的“Magic Math”(魔法数学)改变了以往数学教育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从美学和直观的视觉和触感出发,引导和提升孩子的数学思维。
我们把一些优秀的玩具称为“聪明玩具”。什么叫“聪明玩具”?就是说,在玩具的特性中,去除掉其他的元素,能让孩子只把玩具其中的一个功能和元素彻底进行游戏和玩耍,从而考验和提高效朋友动手能力和智慧。但随着黑科技的发展,将来行业肯定会研发出先进好玩的简单产品,而早教课程也会随之研发其更多的玩法。
因此,
在行业发展上,玩具要配合早教课程,提高家长参与度,才能更好地提升玩具行业发展空间。
主持人植欣:
综上讨论,我的感觉就是积木玩具相比于其他玩具,性价比更高,可玩性更高,同时孩子的想象和理解能力很大,我们不要用单一的教育理念去制约他们。而以后,积木玩具可能会变得更加多样化,更加细分,贴近早教市场和孩子真正需要的玩具也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