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制度没有万能样板
111
2024-11-13
===全文阅读===
三大利好力挺大涨 滞涨板块中觅机会
周四市场早盘大幅低开后维持震荡上行格局,盘中一度上攻至3700一下,但是量能继续萎缩,买盘不及,继续上攻压力大增,随后指数再度震荡回落,截至收市,上证指数报收在3660点附近,同时收在5日均线的下方。周四两市共计成交7000亿,成交量再度萎缩,并创出了成交量近5个月以来的新低,可见最近市场的连续调整,带来的是市场人气的涣散。但是在低迷的市场前提下,不乏出现了形如锂电池等亮丽的明星,周四锂电池板块涨停板超过20家,成为当日最大的赢家。权重板块的低迷拖累了指数前行。锂电池、船舶、智能电网、稀土等少量板块涨幅居前;体育概念、卫星导航、券商、建筑、航空等板块领跌。
虽然指数周二呈现的百点长阳,被周三、周四的连续两个交易消耗殆尽,但是并不预示着短期没有赚钱的机会,结合市场消息面的因素,我们认为今天或许存在大涨的可能性:
首先,万亿弹药随时了入市。通过比照最近一段时间市场走势与公募基金净值变化,发现有近300只基金几乎处于空仓状态,资金管理总规模超过万亿元,其中包括证金公司2000亿元借道公募基金的五只巨无霸产品。也就是说,目前公募基金手上有上万亿元资金,这些“弹药”随时可以投入股市。
其次,传证金公司资金储备目标达5万亿。中证金目前支持股市资金储备总量目标高达5万亿元。资金储备包括中证金此前已经获得的2.5万亿至3万亿元资金支持。另有知情人士称,中证金目前仍在寻求从银行融入3-12个月期限的资金针对6-12个月的资金品种,价格约在4.0%-4.4%的水平。资金来源包括央行再贷款额度、银行间市场拆借、银行授信(包括已发贷款)、以及发行公司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等。资金储备目标规模将随市场环境变化。
第三,两融余额规模仍在窄幅震荡。自8月4日两市两融余额较前日上升157.24亿元,结束了连续7天的收窄后,8月5日,两融余额规模为13126.11亿元,较8月4日又小幅下降了4.03亿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自8月4日以来,融券交易量有了显著的压缩。
从上面的消息面来看,利多的部分主要集中在未来进场的资金大规模的增加,以及做空动力的逐渐衰弱,做多和做空的双方力量此消彼长,短期市场不涨都难。另外,近期市场连续调整3600点整数关口,但是都被救市资金无情的拒绝,可以认为3600点是不能失去的重要心理关口,是不能承受的心理之重。所以,在大规模的救市资金集结完毕以及重要关口的坚守,我们有理由相信市场的底部正是目前的位置。建议投资者对近期涨幅较大的板块及时获利了结,如军工、国企改革等板块短期面临一定的获利回吐的压力;而一些近期严重滞涨,且前面跌幅较大,或者前面的牛市中并未出现大幅涨幅的板块可继续跟进!(天信投资)
外媒:证金公司再寻求2万亿弹药
据悉,肩负救市任务的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证金公司)目前正寻求再筹措2万亿元人民币(3220亿美元)资金。消息人士称,新筹集的资金将会让证金公司手中的救市“弹药”增加到5万亿元。根据市场的情况,这一数字还有可能变化。自中国股市6月暴跌以来,证金公司作为中国央行向市场直接注资的管道,一下子成为关注焦点。证金公司最初在7月获得3万亿元人民币额度,用于为券商提供流动性支持和购买股票和公募基金。知情人士还指出,证金公司寻求的借款期限为三至12个月,利率不超过4.4%。
近300只基金几乎空仓 万亿“弹药”静待入市良机
A股市场在7月末再度出现大幅下挫,市场陷入震荡状态。而作为市场主力的公募基金,当前的状况又是如何?记者通过比照最近一段时间市场走势与公募基金净值变化,发现有近300只基金几乎处于空仓状态,资金管理总规模超过万亿元,其中包括证金公司2000亿元借道公募基金的五只巨无霸产品。也就是说,目前公募基金手上有上万亿元资金,这些“弹药”随时可以投入股市。
近300只基金几乎空仓
相对于基金经理公开发表的市场观点,通过跟踪基金产品净值的变化,结合市场变化测算出来的基金仓位数据,或许更可以准确地推断出基金经理对市场的真实判断。
记者比照7月27日和8月4日两天基金净值变化情况发现,不少基金已经以非常低的仓位乃至空仓在运行。
7月27日,上证综指下跌8.48%,创8年来最大单日跌幅,代表新兴产业的创业板则下跌7.4%。统计数据显示,在如此惨烈的行情面前,在1100多只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产品中,依然有294只基金净值变动幅度小于1%,更有85只基金净值没有变动;8月4日市场大幅反弹,当天大盘上涨3.69%,创业板上涨6.12%,在如此强劲的反弹行情面前,统计数据显示依然有295只基金净值变动幅度小于1%,有107只基金净值没有变化。这两天上述基金净值变动数据表明,这些基金仓位极低甚至趋于零仓位。
在上述近300只轻仓乃至空仓的基金中,有近200只为二季度以来新成立的次新基金。如果按照上述基金二季度末的规模计算,上述基金资金管理规模超过1.35万亿元。根据测算,上述仓位极低的基金,可供基金经理支配的“弹药”充足,除要配备部分债券外,可供用于股票投资的或超过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证金公司借道基金公司成立的五只各400亿元的巨无霸产品,其中前两只产品华夏新经济混合和嘉实新机遇混合发起式基金,自7月13日成立后,截至7月31日,净值分别为1.002和1.004,期间大盘和创业板分别下跌7.72%和5.34%,表明这两只产品仓位非常轻。另外三只7月31日成立的产品,由于还不到每周一次的净值披露期,目前无法看见其仓位情况,但预计建仓节奏同样不会太快。
沪上某基金经理表示,“在上述空仓基金中,有小部分是前期成立的打新基金,在IPO暂停之后,这些基金也就没有持仓,规模也下降了不少。”但是他表示,由于6月底流动性丧失,投资者大幅赎回,当时已经处于基金规模的低点,而在7月9日市场迅猛反弹的时候,又有不少资金新进申购,基金资产管理规模有所增加,当前基金管理规模应该与6月底相差不大。
绩优基金试探性建仓
从最近一段时间的净值变化看,随着市场进一步下跌,部分在6月份市场大跌前离场的绩优基金,已经开始逐步建仓。
以国投瑞银美丽中国基金为例,从该基金净值变动看,从5月7日到6月2日,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净值大幅飙涨40%,从6月2日开始净值就几乎没有变化,直到7月8日,市场开始爆发性反弹的时候,该基金净值又开始上涨了。数据显示,该基金7月27日净值下跌2.07%,8月4日则上涨1.58%,对比上述两天的市场变化,大致表明该基金仓位在缓慢上升,目前约为四成。
另一只提前空仓的浦银安盛新兴产业混合基金,截至5月12日年内收益接近翻倍,随后开始空仓,直到7月20日左右开始建仓,从最近几天的市场走势看,该基金仓位同样约为三四成。
低仓位基金静待加仓时机
上述仓位很低、手握重金的基金经理何时加仓?对于接下来的市场非常重要。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基金经理表示,市场经过前期的大幅下跌,当下已经到了吸纳优质股的时机,“经过暴跌之后,部分公司股价已经跌回到牛市启动之前,重新介入的时机已经来临。”
“市场经过近期的大幅调整,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大幅下降,不少投资者从此前的过于贪婪迅速变成了过于恐惧,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卖出或者赎回基金,现在市场中缺乏的不是资金,而是投资者的信心。”沪上某基金公司研究员表示。
南方一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市场走好的时候,博弈的因素会更浓一点,在当前市场情绪低迷的时候,公司基本面因素更加重要,也更加注重确定性的收益,“自己看好的公司,只要公司未来释放的业绩完全可以覆盖当前估值,除非投资者赎回被动卖出,否则一股都不会卖,会长期持有到最后业绩变现。”
在记者近期采访的基金经理看来,目前部分公私募基金仓位已经降到足够低了,加上支撑市场长期向好的无风险利率下行及居民资产向权益类投资倾斜的趋势没有变化,市场向下的空间有限,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只要买入行业向好和有实际业绩支撑的优质股票,赢面还是很大的。
在上述基金经理看来,当投资者信心逐渐恢复,市场情绪慢慢回暖后,场外资金入市积极性会逐渐增强。市场不缺资金,缺的是信心。(上海证券报)
十余家外资机构集体表态:看好A股 已经或正在择机加仓
近期A股市场区间震荡,市场信心仍处于恢复期,成交有所下降。就在内地投资者纠结牛市逻辑是否仍在的时候,外资机构已在逢低加仓,并且"越跌越买"成为不少海外机构近期的操作策略。
外资逢低建仓
昨日,瑞银、富达国际、德意志银行、贝莱德资管、领航投资、高瓴资本等十余家外资机构接受上证报采访,对监管当局救市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表示,长期看好中国,并透露已经逢低加仓或正在等待机会入场。
上周一上证指数[1.95%]暴跌8.48%,港交所网站披露的数据却显示,香港最大的RQFII A股ETF南方A50基金当日获1.86亿个基金单位的净申购,净流入资金逾20亿元人民币。据了解,申购该基金的资金主要有三类,主力正是逢低买入的海外长线资金,此外还有ETF套利资金以及海外期市上"空翻多"后流向A股现货的资金。
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董事长张磊透露,在上一波A股大跌过程中,高瓴资本时有加仓,包括上周一上证指数暴跌逾8%时,高瓴资本也加了仓,"大调整就是加仓的机会"。高瓴资本是最大的QFII投资人之一,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基金之一,管理着来自全球约250亿美元资金,专注于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平均持股时间长达5-7年。
也有很多的海外机构正在密切关注入市机会。香港资产管理公司巨溢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谢国坤是新加坡人,但他同样关注中国A股市场。他对上证报表示,中国股市仍旧处于牛市中,但其大方向是"慢牛",不会像之前过快上涨。目前,该公司正在等待机会入场。
领航投资(Vanguard,也译为"先锋基金")今年4月拿到100亿元人民币的RQFII额度。6月该基金将A股纳入其全球新兴市场投资结构组合基金,基金整体规模达到690亿美元。"我们将在今年下半年择机建仓,入场时间与我们此前与监管当局沟通的时间表一致。"领航投资大中华区总裁林晓东据记者表示,该基金的目标A股股票池将囊括约1400只A股成分股,"我们长期看好A股市场,对所有行业都会投资"。
贝莱德(BlackRock)资管相关人士昨日也对上证报表示,A股市场拥有丰富的投资标的,其中多数并未在海外上市,因此具有稀缺性。随着A股市场的调整,一些具有较强基本面支撑的蓝筹股将逐渐显现出估值吸引力,可激发境外投资者的兴趣。
林晓东指出,当前市场整体估值已与一年前相近。"2014年6月底,上证综指PE估值约14.3倍,在今年6月15日该数值达到24.2倍,而在7月7日又回落至14.7倍。"
德银(Deutsche Bank)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从基本面的角度作出了乐观的预期。该人士表示,预计今年四季度中国GDP增速有望回升至7.2%附近,主要得益于未来数月或出台更有力度的财政刺激措施,进一步支持地方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房地产销售的持续回暖也有望带动房地产投资企稳而不再加速下滑。
据香港多位资深市场人士透露,目前香港市场上有大量的欧洲资金在寻求恰当时机吸筹中资股,A股、H股都是他们的目标。此外,早在去年底,9只在卢森堡注册的零售基金已获当地监管机构批准参与沪港通,但由于上半年A股涨的太快,这批基金一直在等待建仓的机会。
救市举措获国际投资人认同
接受上证报采访的海外机构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的决策层组织的救市是非常必要而且及时的,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增强了国际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信心。
耶鲁大学教授、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对上证报表示,在市场康复过程中,中国央行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他认为,中国央行强调监管措施,其基准利率仍稳稳地保持在零区间上方,因此比其他央行更能够保持货币政策控制力,不会沦为泡沫市场严重倚赖的无限流动性提供者。
他还表示,中国专门以股市为目标的措施,使得流动性溢出至其他资产市场从而造成金融风险传染的隐患降到最低。
"从稳定市场的角度,政府救市举措是有成效的。"林晓东表示,近期监管当局出台的各项举措,是市场进入重大震荡波动时政府采取的必要调控措施。在过去两周,市场并没有再度出现单边下跌的行情,而是转为区间震荡,同时场外配资额度减少,不利消息都在慢慢被消化。
富达国际(Fidelity Investment)投资股票部投资总监Catherine Yeung也据记者表示,中国的监管者确实采取大量措施来稳定市场,事实上,在市场陷入大幅震荡之际,全世界的监管者都需要来调控市场。
张磊也认为,中国监管当局组织的救市是非常必要而且及时的。其实,在出现大幅度的股市波动、甚至引起流动性危机的时候,全世界都能看到监管者推出各种各样的制度安排来解决流动性危机和金融风险的身影。如,美国当年限制对金融企业的做空、不断公布禁止做空名单;1997年香港特区政府在金融危机时通过追加保证金、改变交易模式、平准基金入市等安排救市。他同时表示,相信救市举措是非常时期的短期措施,未来将逐步回归常态。
当前A股进入整固期,成交有所下降,但张磊认为,市场低迷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里面涉及流动性、市场信心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上市公司质量优化才能真正地系统性解决市场低迷的问题。
长期看好中国投资机会
"我非常看好中国的长期发展。"张磊毫不讳言自己对中国市场的看好。"如果我们能在这个过程中、在这个窗口期树立一个更好的、透明化的、市场化的、完善的游戏规则,同时完成'腾笼换鸟',即把更好的企业引导过来,使这个市场焕发活力,中国的长期牛市完全可以期待。现在已经是看到了曙光,看到市场走向了正确的道路,监管部门发出的信号也很明确,一方面查场外配资、查违规操纵,同时稳住市场预期,不要产生流动性风险,下一步应该把发行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下去,争取'腾笼换鸟',从杠杆驱动转为真正的业绩驱动。"张磊说。
但他同时指出,除了"腾笼换鸟"引进优质企业,也希望蓝筹公司形成尊重投资者的股权文化,通过分红和回购进一步为股东创造价值。最终通过资本市场服务好实体经济,这样才能让海外投资者长期看好中国。
瑞银(UBS)财富管理投资总监亚太区投资主管陈敏兰对上证报表示,她相信中国政府在避免经济硬着陆方面的决心和政策灵活度。毕竟,中国高达3.6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上海证券报)
三大机构联合报告:下半年可再降息一次
8月7日,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上海证券报等三家机构共同发布报告指出, 下半年,“稳增长”仍不可松懈,美联储加息施压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和人民币贬值、股市剧烈波动不仅干扰社会资金分布还成为金融风险的“风暴眼”,地方政府大规模发行置换债券对市场流动性形成一定冲击。
报告表示,货币政策要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做到松紧适度,更加强调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
为此报告建议,如果下半年仍有“稳增长”的需要,可抓住美联储加息前的窗口期再次降息一次。另外,为“稳增长”创造适度宽松的资金环境,释放宽松信号来鼓舞信心,未来可择机再次降准1-2次。(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