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博弈从庆州走向合作
162
2024-11-13
投资高管“赤膊上阵”基金“一对多”明星效应奏效
投资高管“赤膊上阵”基金“一对多”明星效应奏效 更新时间:2011-3-20 10:36:26 赵娟 李勇
一向低调的基金“一对多”业务,正逐渐显露出如公募产品般明星效应的光芒。
公募基金“一对多”业务已经开展一年有余,随着产品扩容和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加入,其投资业绩已经不再神秘。优异的业绩表现自然打造出品牌,“明星”也已经不仅仅是那些已有公开业绩纪录的转投专户的原公募基金经理们。
仔细观察,数家基金公司副总经理或投资总监的名字也出现在“投资经理”一栏中。不经意间,“一对多”成了基金公司投资高管们“高手过招”的地方。
高手过招
“一对多”是指基金公司多客户特定资产管理业务。Wind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已发行了231只“一对多”产品。
目前,经不完全统计,南方基金总经理助理、投资总监邱国鹭,嘉实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戴京焦,招商基金副总经理、专户资产部投资总监杨奕,国投瑞银总经理助理、专户投资部总监刘新勇4位主管投研的高管级人物都直接操刀“一对多”。
南方基金邱国鹭目前管理着4只“一对多”产品,去年底,他管理的南方光大2号收益率达到29.4%,是已知的“一对多”产品最好的收益。今年以来截至3月11日,其管理的南方光大2号和光大3号两只产品的收益率分别为7.5%和6.9%,远高于同期公募股票型基金-0.34%的平均收益率。
戴京焦曾管理中行尊享、农行尊享、光大阳光回报1号3只产品,其中中行尊享是嘉实首批“一对多”产品之一。目前戴京焦还在管理的农行尊享,截至3月11日产品净值1.102元,今年来的收益率是-5.47%,去年的收益率为17%。
杨奕管理着招商基金首只 “一对多”产品,可谓重量级先锋。他至少管理着4只“一对多”,他管理的招行瑞泰5号,截至3月11日的净值1.142元,今年来的收益率是-2.14%,其2010年的收益率也达到15.6%。
刘新勇则担任着禧瑞1号以及2月14日刚刚成立的国投祥瑞2号等6只“一对多”产品的投资经理,禧瑞1号截至3月11日的今年来收益率是2.01%,自去年4月底成立以来的收益率是11.4%。
这些业绩主要是由银行或投资者在网络论坛中提供,可见上述投资高管管理的产品大多数取得了正回报。
2008年专户业务获批,许多基金公司成立了专户团队,由重量级高管坐镇,例如易方达的明星基金经理肖坚、广发基金的副总经理朱平。不过综合看来,整个行业“一对多”投资经理多由研究员或公募基金经理助理担任,团队整体较为年轻。
上述四位高管中,戴京焦、杨奕在固定收益投资上经验丰富;邱国鹭在海外具有10年专户投资和对冲基金管理经验,投资风格为追求绝对回报;刘新勇则是原华安基金较早一批公募基金经理的成员,2009年加盟国投瑞银后即主管专户业务。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认为,这些高管亲自操刀 “一对多”,主要为起到领衔作用或为树立明星产品。
有分析人士认为,由同时管理公募投研的投资总监或高管管理专户产品存在防火墙如何隔离问题。不过上述公司表示,目前的安排是通过证监会批准的。
海富通基金是另一种典型,2004年其建立了与公募业务平行的机构业务线,人员配备较早并一直独立于公募团队。后来起步的一些基金公司也将经验丰富的公募基金经理分配到专户业务中直接管理产品。如汇添富的袁建军、嘉实的党开宇,景顺长城的杨兵兵,国投瑞银的邓跃辉,以及易方达的刘志奇,博时的董良泓,南方基金吕一凡现也转战专户。有公募经验的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获得投资人认可。
“明星”效应渐现
3月份,广发基金网站上的专户投资团队的目录中,已看不到封树标的名字,新的部门负责人是冯卫东。记者了解到,封树标已经离职,或将转投银华基金。
其实,除了成名后转战专户的原公募基金经理们,随着时间的拉长和越来越多产品的出现,在“一对多”中成长起来的风格鲜明或业绩突出的投资经理渐渐在投资者中形成口碑,成长为圈中的明星。广发基金的封树标、海富通基金的陈静、大成基金的刘庆便是其中代表。
封树标在平安证券工作过9年,任资产管理部总经理,2009年加入广发基金,因业绩突出被提升为部门主管。其投资风格较为激进,业绩波动略大,2010年,他管理的产品收益率一度达到40%,广发精选分级去年收益率达28%。离职前,封树标在广发基金管理的“一对多”产品至少已有8只。
海富通的陈静曾就职于券商和资产管理公司,2008年加入海富通。去年他管理的海富通中信新兴成长收益率达25%。截至3月11日,他管理的两只产品今年的收益率分别为10.2%和8.6%。
广发基金的刘庆从基金经理助理转做“一对多”,他管理的景瑞6号今年以来业绩突出,收益率已经达到12.9%,去年刘庆管理的在光大银行发行的一只产品收益率也达到17.9%。
海富通基金公司机构理财部总经理李骏指出,专户投资人的激励机制鲜明,同时投资风格与公募相比各成一路,口碑好的投资经理管理专户产品的规模并不会低于公募产品,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经理在专户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目前,“一对多”的业绩效应已经反映在销售中。
2010年底,海富通、招商基金都有“一对多”产品被抢购,也有银行向基金公司点名业绩较好的投资经理管理新产品。
去年业绩较好的公司今年发产品仍较积极,如海富通、国投瑞银、大成。目前不包括已到期的产品,广发基金、海富通有近20只“一对多”产品,汇添富、国投瑞银、南方基金都有13-15只产品,招商基金、大成的产品数量也在10-20只之间,建信、工银瑞信两家银行系基金发行产品的数量也较多。
今年以来,一些基金公司的“一对多”发行步伐放缓。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坦言,银行渠道对“一对多”认同度并不高,去年业绩表现一般的公司产品发行已经比较困难。
“一对多”的销售主要靠银行和券商。目前,银行渠道的销售成本主要是客户服务费和尾随佣金,后者通常为管理费的40%-50%,个别公司还给银行提业绩提成;券商的要价主要在于交易量,交易量通常是销售量的30-40倍。
今年由于公募产品审批通道扩充,新基金挤占了部分“一对多”的发行精力,另一方面,“一对多”具有封闭期,银行客户经理更倾向于销售可以反复申赎的公募产品,同时“一对多”产品还要与同样开始在银行渠道发行的私募和券商的产品激励竞争。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