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很可能有更猛烈的波动欧元英镑日元澳元及原油远景展望
66
2024-11-05
CPI再次冲高 加息与否引市场争论
CPI再次冲高 加息与否引市场争论 更新时间:2010-9-20 6:31:17 CPI的持续走高以及实际负利率再次引爆了市场加息与否的争论。
9月11日公布的8月份经济数据显示,CPI再次冲高,达到3.5%。加之央行有意推动利率改革,有相当部分的市场人士认为加息的理由已经充分。
“现在已经到了一个适当加息的时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等人建言道。
与此同时,反对加息的声音也异常明确。以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为代表的专家则认为,在CPI可控,实体经济下滑趋势没有停止的情况下谈加息不合时宜。
一方面是担忧通胀与负利率,一方面是担忧经济增长与热钱流入,加息与否陷入两难境地。而年初以来存款准备金率、央票等数量型工具的微效,也使利率成为货币政策调整的最重要工具。
央行目前对于加息与否的未明态度也正在使市场陷入一片焦灼。
争论
在众多主张加息的人士看来,加息时机来临的主要理由有三。第一,目前的物价水平增长速度比较高,这个状态可能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利率趋势为上升;第二,相较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已有改善,长期来看增长基础存在,不会因为政策调整而出现增长逆转;第三,M2的再度增加显示国内目前充裕的流动性,足以支撑经济的运行。
“过去的经验和规律表明,后危机时代,尤其是温和通胀预期下,利率上升是一个必然趋势。”郭田勇表示。
对于目前的经济状况,建言加息者也表示乐观。认为尽管第四季度经济仍有下行趋势,但长期仍是看好,不应因为短期保持经济增长,而忽略负利率状况。
“去年的基数比较高,随着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目前经济下行也在监管层预期之中,而为了兑现调结构的政策目标,二季度的地产调控以及节能减排调控也表明监管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容忍低增长的存在。”中信建投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魏凤春表示。
除此之外,长期的负利率更被认为是妨碍宏观调控效果的“凶手”。“这已经是连续第七个月的负利率。”郭田勇认为负利率也是银行吸储困难,储蓄向股市、楼市分流,导致金融资源错配、推升房产泡沫的原因之一。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负利率会加剧通胀预期和鼓励过度投资,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当前有必要适当提高存款利率。
与此同时反对的声音也很激烈。“下阶段供需将趋于平衡,CPI压力会减缓,未来的主要问题应该还在担忧经济增长上。”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相比通胀,保持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更为显著。
更多的观点将利率调整与货币政策的松紧风向相联系。部分人士引用温家宝总理日前支持宽松货币政策,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言论,认为短期内,加息尚早。
海通证券宏观经济核心分析师李明亮认为,“加息并不单纯参照CPI数据,还要考虑国内外经济等多方因素,综合看来年内加息的概率仍是很小。”
而国际环境因素对国内经济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也不容忽略。“中国目前的出口基本已经恢复到危机前的峰值,这也意味着受国际环境因素影响的变数会增加,而美欧等地区的零售与库存状况并不乐观。”连平表示。
李明亮更是表示,“汇率和利率同时提高的话,将直接导致大量热钱流入,这同样不利于目前的调控。”
折衷?
“防通胀”与“保增长”的双重任务下,利率调整陷入两难。
“利率回升是趋势,但如何加息,何时加息才是关键。”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为了尽量减少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如何更有技巧地把握加息方式与时机则成了战术问题。
对此,“加息派”早已有所考虑。李稻葵认为可以采取不对称加息方式。
对于加息幅度,“加息派”认为,可考虑在目前存款基准利率水平上,上调27个基点。
此外,考虑到我国推行利率体系的现实状况,部分“加息派”观点认为也可采取更加市场化的方式,比如打开存款利率浮动空间,允许商业银行在现有存款基准利率上水平进行一定幅度的上浮。
“地方融资平台信贷监控、准备金率上调、表内外信贷资产监管、地产调控等一系列的监管调控已经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为了增强银行的风险抵抗能力,避免一刀切政策,实施利率市场化也并非不可能。”郭田勇表示。
但银行所面临的监管压力,也正同时成为反对方的论据。“0.27个百分点对银行的业绩压力也不小,在已经从严的基础上,监管层估计也不会让银行陷于风险困境。”一位银行从业人士反驳道。
与此同时,有观点认为,央行将继续观察CPI与经济形势,“即使是不对称加息,预计最早也要等四季度或明年初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