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在岸人民币兑美元6月15日1630收盘报64021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07点
88
2024-11-13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余额宝冲击银行业,以及余额宝冲击银行业务怎么办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多款银行存款已“凉凉”,余额宝能“东山再起”吗?降息又限购,余额宝为何自断手脚?余额宝规模达到1.43万亿意味着什么?对银行有影响吗?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冲击最大的是什么?多款银行存款已“凉凉”,余额宝能“东山再起”吗?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监管部门就加大了对银行存款的整顿力度,很多银行存款产品都陆陆续续的被下线或者限制。
先来看一下目前哪些智能存款被限制。首先受到影响的是智能存款,前几年智能存款非常火热,这种智能存款可以随存随取,提前支取挂档计息,而且很多银行存满一年提前支取利息都可以达到3%以上,甚至个别银行可以达到4%以上,所以当时智能存款非常受到大家的欢迎。
但在2019年末的时候,我国央行加大对这些智能存款的整顿力度,要求各大银行不能新增智能存款,所以从2020年开始,市场上已经很少看到这类智能存款的影子。
继智能存款之后,结构性存款也开始迎来监管,从2020年4月份开始,很多银行都开始悄悄的压缩结构性存款的规模,结构性存款在2020年4月份达到12万亿左右的历史高峰后逐渐回落,到了2020年12月末,结构性存款规模已经跌破70,000亿,即便进入2021年1月份之后,结构性存款有所回反弹,但截止目前结构性存款的规模也只不过是在70,000亿多一点,这个规模跟历史最高峰的时候相比差不多跌了一半。
在结构性存款之后,大额存单也迎来了监管,在2020年12月中旬的时候,国有六大行同时宣布,从2021年开始,大额存单提前支取不能挂档计息,所有的大额存单提前支取都跟普通定期存款一样,按活期利率计息。
在六大银行之后,其他银行也逐渐调整大额存单的计息方式,目前市场上基本上已经不存在挂档计息的存款产品。
所以用凉凉来形容银行的部分存款产品,其实也不过分。
再来看一下部分银行存款被限制之后,余额宝能否再东山再起。余额宝自2013年推出以来就深受市场的欢迎,特别是在2018年之前,余额宝一直处于比较高的收益状态,比如在2013年到2014年这段时间,余额宝收益率最高的时候,7日年化收益率曾经接近7%,当时这个利率要比银行存款高出不少。
最关键的是余额宝可以随存随取,按日计息,兼顾收益和流动性,所以一经推出就非常受到众多理财客户的欢迎,一时间余额宝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在最高峰的时候余额宝的规模曾经逼近1.8万亿。
只不过后来随着监管政策的变化,余额宝引进了多支基金,所以规模才逐渐下降,除此之外,从2016年开始,很多银行都推出了各种创新性的存款产品,这些创新性的存款产品,既有一些结构性存款,也有一些智能存款,还有一些所谓的特色存款。
这些存款产品具有普通存款的安全性同时又兼顾余额宝的流动性,很多特色存款都可以提前支取,而且提前支取挂档计息,而且这类存款不论是收益还是安全性都要比余额宝更好一些,在这种背景之下还可以拥有很好的流动性,所以同样非常受到市场的欢迎。
在这些特色存款不断崛起之下,余额宝的优势也慢慢丧失,对应的余额宝的规模也不断下降,收益率也开始慢慢下降,在最低的时候,余额宝的收益率甚至只有1.5%左右。
由此可以看出这些特色存款的出现,对于余额宝的冲击是比较大的。
现在这些特色存款被限制了之后,意味着未来他们的规模肯定会逐渐减少,吸引力也会逐渐下降,那么余额宝能否重现往日的辉煌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这些特色存款被限制,他们的市场需求量肯定会逐渐减少,对应的客户也会把资金从这些特色存款当中转出来,去寻找其他更合适的理财产品,在这种背景之下,余额宝有可能会进一步受到大家的欢迎。
另外随着这些特色存款吸引力下降,银行吸收存款的难度也会上升,再加上未来总体货币政策有可能收紧,所以银行的存款利率有可能上升。
而目前余额宝很多基金的资金投向,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银行同业存款,一旦银行存款利率上升之后,对应的这些余额宝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也有可能跟着上升,比如目前很多余额宝基金的年化收益率都可以达到2.7%左右。
所以我个人认为随着银行特色存款的限制,余额宝的收益率有可能会比以前有所回升,但是想要回到以前那种高收益火爆的状态,我认为基本上不可能。
一方面目前市场上竞争激烈,的除了余额宝之外还有很多类似的货币基金,比如腾讯理财,京东金融上面同样也有很多货币基金,一旦市场上货币基金增多了,那么竞争自然就会激烈,对应的这些货币基金对银行存款的议价能力就相对比较弱,收益率就有可能跟着下降。
另一方面,虽然目前很多银行特色存款被限制了,但并不代表着银行没有吸引力,实际上目前很多小银行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自有渠道来开展业务,而且很多小银行给的利率并不低,目前仍然有很多小银行三年期的存款利率可以给到4%以上,5年期的存款利率甚至可以给到5%以上,如果在不考虑流动性的情况下,这些存款利率明显要比余额宝高出很多。
所以综合目前市场的实际表现来看,我认为余额宝收益可能会有所回升,但想要回到以前那种状态实现“东山再起”几乎不可能。
降息又限购,余额宝为何自断手脚?这些看似是余额宝的自律行为,实则是因为背后的强监管10月1日正式执行的《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的影响。
另外除了将监管的压力外,它还受到着其它金融理财同行的不满,和内部资金分流的压力。
1、央行爸爸的警示
据传,余额宝此次限额的原因是央行约见了天弘基金的管理层。业内人士表示,支付宝规模巨大,如果发生连续巨额赎回等特殊极端情况,会对整个金融系统造成一定冲击,形成风险,这是监管不希望看到的。
监管的方向是将余额宝的规模限制在可控范围内,将其定位为零钱钱包这种现金管理工资,满足用户小额、零散的资金管理需求即可。
2、隔壁家银行的不满
8月底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在2017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点出当前金融乱象,其中直指货币市场基金。易会满称,个别货币市场基金产品功能异化,以公募基金之名,行银行功能之实。
“宝宝类货币基金对银行业务的影响,绝不只是货币基金多赚几个钱,银行少赚几个钱的问题,而是从金融整体上放大了国家的金融风险。”易会满称。
3、后院起火,内部资金被分流
自今年6月1日,蚂蚁聚宝平台上出现了第一只除天弘基金余额宝以外的别家货币基金之时,余额宝的“后院”开始不安生了起来。随着数十家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陆续登录蚂蚁金服,余额宝被多只同类产品分流明显。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成立不足半年时间,博时合惠货币基金规模就已从2亿份激增至239.28亿份,规模飙涨百倍有余。
在互联网理财被普及后,枪打出头鸟,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看来余额宝的红利期早已一去不复反了。
余额宝规模达到1.43万亿意味着什么?对银行有影响吗?在我国传统金融体系中,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主要领导者,而其他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等共同构成了我国银行业金融体系。这其中中央银行的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中央银行承担着对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的重要责任。其次,中央银行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并对它们发放贷款,充当最后贷款者;作为全国票据的清算中心,并对所有金融机构负有监督和管理的责任。最后,中央银行是国家货币政策的执行者和干预经济的工具,代表国家执行金融政策,代为管理国家财政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而商业银行本质上也是公司,通过运营汇总的存款贷款给各企业从而收取利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与企业的界限变得逐渐模糊,例如蚂蚁金服转型为向传统金融机构输出科技服务的科技类机构,再如银行通过开放银行向其他金融机构输出科技服务。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包含三类参与机构:第一,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科技化业务板块;第二,互联网巨头的金融业务板块或主业为互联网金融的机构,例如蚂蚁金服、腾讯FiT、乐信、宜人贷;第三,金融行业客户占比高的科技企业,如百融云创、第四范式等。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技术与服务,其发展既为传统金融市场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与政策挑战。互联网金融去柜台化、降低能耗、优化服务等特点使得互联网金融永久地改变了市场格局。根据清华大学数据,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从2010年1月到2018年10月扶摇直上,从6498亿元增长到84537亿元,占中国境内贷款比重提升了4倍。8年期间,数据风控金融科技迅猛发展,推动了百度有钱花、苏宁金融任性贷、蚂蚁借呗等全线上消费金融产品迅速崛起,攻城略地。但与此同时,也对传统金融市场以及银行业带来了极大挑战。银行业也开始了消费贷款产品创新,比如招行闪电贷等,但是创新的速度还是比较慢的。消费金融市场扶摇直上8万亿,近几年银行业增长却明显进入平台期。从2010年到201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从94万亿增长到252万亿。然而,从2017年到2019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只增长了23万亿。这一方面是因为银行金融机构数量增加非常明显,另一方面是银行自身缺乏结构性转型升级,缺乏对于金融科技的应用。银行APP线上生态面临严峻挑战。老百姓可以通过很多非银行APP办理支付、转账、充话费、购物、理财、炒股等业务。2020年Q1期间,几大银行机构的APP日活暴降60%。银行业资产质量也亟需提升,某传统大行的个人贷款部分99.5%都是住房贷款,手机银行APP日活比例不足5%,这样的业务结构一方面对于息差收入贡献十分的低,另一方面让零售金融缺乏活力。围绕产业链的场景金融巨头崛起,让银行机构越来越沉沦。银行自甘于沦为场景金融后端的资金方,离客户和生态越来越远,习惯做便宜生意、舒适生意。但是也有一些不甘沉沦的银行,迫切希望通过金融科技的转型,增强自身面向市场的活力,直接掌控场景,打破业绩增长的瓶颈。
但金融科技与传统银行业必须为市场争夺的“鱼死网破”吗?其实未必。随着我国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监管不断落实以及金融科技竞争的不断饱和,出现了越来越多质疑互联网金融过热的意见。但随着阿里巴巴余额宝等融合传统银行服务与新兴互联网科技功能的不断尝试,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金融业的共赢逐渐成为可能。归根结底,金融科技是科技与金融的融合。金融科技的出现,改变了金融业与客户、监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运营、协作和交易方式。在未来,“创新”、“独角兽企业”也许不再成为金融科技的代名词,而融合传统、互惠互利也许会成为既激发互联网金融活力,又为传统银行业带来生机的新机遇,从而突破二者“零和博弈”的困境。传统金融机构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资源,而互联网大平台与有着技术与敏锐的商业嗅觉。二者强强联手,势必会将金融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而这样的双赢合作实际上已经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开始被推进与尝试。根据普华永道2019发布的《全球金融科技调查报告》,在中国,监管机构正在寻求将四大TMT公司与四大银行进行配对并促进其的合作;在香港地区针对数字化业务颁发的虚拟银行牌照,有望将这种融合提升到新的高度。TMT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和其它公司合作申请虚拟银行牌照,并将在不久的将来推出相关业务;而在全球范围内,澳大利亚也为该国仅开展线上业务的“新银行”(neobank)颁发了类似的牌照。在欧洲,银行业也正受到颠覆,这是由于数字银行不像老牌银行一样受到传统问题的复杂性和成本结构的限制,从而提高了客户期望和成本效率的门槛。这股浪潮无疑是一次挑战,拥抱金融科技的公司与银行企业正在重塑市场,而未接受金融科技者则将面临淘汰。简而言之,这并不是传统银行业与金融科技企业间“鱼死网破”的较量,而是对企业与银行是否可以通过技术与服务开拓新市场的考验。碰撞与融合,才是未来金融市场发展的主基调与代名词。
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冲击最大的是什么?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每项都对银行冲击有着举止轻重的影响,银行应对实施策略势在必行,何去何存只有银行自己真要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改革势在必行。并且这些产物也不是僵尸,人家弃旧改新随之变异,银行人应用大潮应以老资格的身份来一个同等形势方便快捷有效方法,成为群鸟之鹤了。
手机取代的不只是这些应用,同时替代了各种老资格的应用,中国新一代产物手机,无同类产品替代了,银行人是否起入了寒冬,银行人自己清楚。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