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的利与弊?这篇文章告诉你-股票资讯有价值吗
124
2024-11-07
2013年中国金融市场展开一幅“改革风景图”,承上启下、曲折前行。如改革新股发行制度,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幅,为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打开大门,互联网金融平台快速崛起,国债期货重启等,力度前所未有,标志着中国金融业全面“市场化”转型。
存款利率有限放开
贯穿于2013年全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从未间断。年初,央行决定启用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和常备借贷便利(SLF)。作为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前者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使用,后者用于满足金融机构期限稍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尤其在“钱荒”事件中,SLF就曾发挥了积极作用。这预示着正、逆回购将成为央行调节流动性的主流工具,使其在流动性调控上更趋精准。除了流动性管理的工具创新,金融改革的核心当然是利率市场化。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公告称,经国务院批准,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贷款利率的单边放开,被业界认为是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彻底松绑贷款利率管制有利于谈判力量强的主体。1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推出同业存单业务,标志着存款利率市场化向纵深推进。从各国利率市场化实践看,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中国央行认为,针对我国国情率先推出同业存单既可以减少冲击,又可以积累经验。这种循序渐进的推进方式有助于平复市场波动。
6.0门槛险被突破
在2013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再度升值。当天,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再升55个基点,报1美元兑6.0969元人民币,再次刷新2005年汇改以来历史高位。临近2013年末,人民币升值势头加速。据统计,仅2013年12月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已经累计升值360个基点,相继突破6.12、6.11、6.10三大关口,一个月内8次创下汇改以来新高。2013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幅度达3%,中间价41次创新高,而2012年全年升值幅度仅为1.03%。因此,有评论将2013年称为“人民币升值年”。
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底,在长达7个月的时间里,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频繁触及1%的波幅限制,说明当时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但从2013年6月份至年底,即期汇率偏离中间价在0.7个百分点左右,这说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已经有了一定的缓解,这为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幅提供了可能。与人民币强势相关的另一问题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介绍,今年以来,随着跨境人民币结算框架的逐步完善,境外人民币来源和应用渠道在增加,境外非居民使用和持有人规模也在增长。目前,多个人民币离岸市场正在形成之中。据央行此前披露,10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欧洲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合450亿欧元的中欧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这是继今年6月中国央行与英国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后,人民币再次“攻下”欧洲主流市场。对于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近日表示,第一就是要加快市场建设。现在有些产品、有些交易还不够方便,这就需要提供更多的产品,使企业在套期保值、风险防范方面都有相应的工具;第二是要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使人民币汇率可以双向浮动,形成一个充分弹性的、双向浮动的、市场供求决定的汇率形成机制。第三是在完善机制的过程中,必须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互联网金融平台崛起
作为一项余额增值服务,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的上线开创了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先河。通过互联网金融的用户端,用户不仅能够得到较高的收益,还能随时消费支付和转出,无任何手续费。用户在相关网站内就可以直接购买基金等理财产品,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同时这些用户端内的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上购物、转账等支付功能。互联网金融自然是2013年的巨大创举,它带动了金融企业的彻底变革。目前,四大商业银行推出的网上银行,腾讯推出的微信联合人保财险的手机端支付,淘宝联合天弘基金开发的余额宝,还有易付宝、百付宝、快钱等多家第三方支付平台正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今互联网金融愈演愈烈,其趋势已经锐不可挡。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在融通资金、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等方面,互联网越来越深地介入到传统金融业务的核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应用的不断成熟,电子商务产业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而我国的金融改革正值互联网金融潮流兴起,在传统金融部门和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中国的金融效率、交易结构,甚至整体金融架构都将发生深刻变革。
时隔18年国债期货复出
在关闭国债期货18年后,2013年9月6日,国债期货“千呼万唤始出来”,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投资者面前。证监会主席肖钢表示,上市国债期货有利于建立市场化的定价基准,完善国债发行体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风险管理工具的多样化,完善金融机构创新机制,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国债期货重启之时,恰逢中国转型进入“攻坚期”之际。中国金融改革的步履正在加快。7月20日,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一个半月后,首批国债期货合约上市交易。在业界看来,接踵而至的改革举措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要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建立起充分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更真实的基准利率和更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不可或缺。由此,重启国债期货成为加速金融改革、应对经济金融风险的重要一环。
央行冷对钱荒沪指暴跌
2013年6月19日中小银行流动性短缺,同业拆借利率飙升,但当天直至16点30分,央行毫无救市行为。两大国有银行其后以较低利率注资银行间市场4000亿,暂解燃眉之急,银行间市场被迫推迟半小时关闭。次日,银行间隔夜拆放利率飙升至10%,央行启动央票正回购,反而抽走流动性20亿。24日,中国“黑色星期一”正式出现,流动性短缺的金融机构纷纷抛售资产,沪指跌幅超过5%。25日,两市继续惯性下挫,沪指一度跌至1845点。当日午后,央行千呼万唤始出来,向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沪指报收红色“探底神针”。至此,钱荒告一段落。
IPO全年停发创业板走牛
中国股市在短暂的20多年历史里,共计8次暂停IPO,今年停发整整一年,持续时间历史最长。关于IPO重启的消息,市场上实际已经喊了很多次,直到2013年11月3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才终于坐实。创业板在今年主板市场负增长的背景下,从年初的714点涨到如今的1267点,实现逾77%的涨幅。而在11月30日发布IPO重启消息后,下一交易日创业板指数跳空下跌8.26%,直接抹杀掉前半个月的涨幅。至今15个交易日里,一直处于调整阶段,完全不复之前的牛市行情。今年主板市场的低迷固然有经济萧条的影响,但是IPO停发导致资金流入创业板同样是重要因素之一。创业板的涨跌一直和IPO重启的消息呈负相关。IPO的停摆直接引起中小盘股票和题材股的稀缺性,资金在难以撬动大盘股的情况下,流入操纵难度小得多的中小盘便是更好的选择。今年IPO停了一年,于是创业板“牛”了一年。
光大乌龙事件监管存缺陷
2013年8月16日,A股市场出现史上最诡异的走势。当日11点4分开始,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蓝筹股瞬间涨停,并使大盘直接飙涨百点以上,最高涨至到2198.85点,涨幅超过5%。8月18日,监管部门立案调查。经查明,原因为光大证券利用内幕消息套利,使用策略交易系统以234亿元的巨量资金申购180ETF成分股,实际成交72.7亿元。11月14日,中国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其相关责任人徐浩明、杨赤忠、沈诗光、杨剑波被处以终身证券市场禁入;对时任董事会秘书梅键的信息误导行为,责令改正,并处以20万元罚款;对光大证券处以共计523285668.48元罚没款。光大乌龙指事件是一次可以载入A股史册的大事件,它带来的影响远远不仅是造成众多投资者的突发性损失,还暴露两方面问题:一、证券市场交易监管的不到位。交易系统的不完善为光大撬动整个大盘提供了可能性,交易所对于大笔资金流动的监管力度不够是乌龙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二、证券交易机制的缺陷。实践证明,现有的涨跌幅限制和股指期货“熔断”机制并不能很好地抵御股指突发性巨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