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拍车牌流程购买标书上海拍车牌怎么买标书
106
2024-11-19
新一轮“中国崩溃论”卷土重来
新一轮“中国崩溃论”卷土重来 更新时间:2010-7-2 0:01:06 香港《紫荆》杂志6月号刊文《新一轮中国崩溃论卷土重来》。这种自相矛盾的论调,恰恰反映了面对日益崛起的中国,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对中国的历史定位和国际角色认知呈现出复杂化和多元化。 中新网7月1日电 香港《紫荆》杂志6月号刊文《新一轮中国崩溃论卷土重来》。文章说,“中国威胁论”在不断升级,“中国崩溃论”也不断推陈出新,这两种论调可以说是同时出现,且交替影响。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对中国的历史定位和国际角色认知呈现出复杂化和多元化。面对光怪陆离的各种涉华论调,中国需坦然走自己的路。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威胁论”在不断升级,“中国崩溃论”也不断推陈出新,这两种论调可以说是同时出现,且交替影响,但到底中国会因为经济停滞而“崩溃”还是因为经济持续发展而成为“威胁”?这两派论调可以说是自相矛盾。
这种自相矛盾的论调,恰恰反映了面对日益崛起的中国,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对中国的历史定位和国际角色认知呈现出复杂化和多元化。
苏东剧变前后,“中国崩溃论”开始在西方流行。后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中国威胁论”、“中国机遇论”等各种论调接踵而来。
近来,随着中国房地产政策收紧,股市接连下挫,西方一些专家和媒体认为中国将结束长期高速增长势头,“中国崩溃论”再度浮出水面。中国经济是否真的会出现拐点?中国会否“崩溃”?这是西方舆论的危言耸听还是另有图谋?
“唱衰中国论”浮出水面
在中国打出房地产调控政策“组合拳”后,全国房地产交易大幅萎缩,股市出现了激烈调整,一个多月来沪指一度下挫幅度超过20%。与此同时,通胀压力上升,商品价格尤其是蔬菜价格大幅上扬。
投资家麦嘉华指出,股市及商品价格显示,中国经济将在一年内放缓甚至“崩溃”。著名对冲基金经理、因押准安隆破产而获巨利的吉姆·奇努思放言,中国的经济只靠政策支撑,泡沫比迪拜“严重一千倍以上”,注定即将爆破。哈佛经济史专家肯尼斯·罗格夫也发出相同预言:“在中国,一个以债务为燃料吹起的泡沫在10年内将会引发地区性经济衰退。
与此同时,不少外资大行经济学家近期纷纷表示,随着刺激性政策的效果逐渐消失以及中国采取措施遏制房地产投机和其它过热现象,中国的增长势头已开始见顶。
归结起来,西方一些媒体和学者预言中国经济将“崩溃”,主要是基于中国经济存在的巨大泡沫即将破灭的预言。
“中国崩溃论”忽视了中国特色
“中国经济崩溃论”是当前西方一些媒体学者的言论,并不代表西方政府的观点,也并不是西方主流看法。这些言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学者媒体对中国特色的不了解,低估了中国抵御风险的能力,夸大了此次房地产政策调整的冲击。
首先,中国虽然存在资产泡沫和楼市泡沫,但这不能因此得出中国楼市泡沫破灭就会造成中国经济破灭的结论。
实际上,中国政府此次出重拳打击房地产业是早有准备的,对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作过充分评估。在经济快速增长而不是低迷时主动挤掉房地产泡沫恰恰表明了中国政府掌控了挤泡沫的主动权和回旋空间。中国政府报告中把今年经济增长的目标确定为8%而不是11%或更高,就是预留下了足够的调整空间。
其次从金融业系统来看,地产业的整顿必然会带来银行业的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金融业会带来系统性的危机。中国个人按揭贷款业务首付比例相对较高,一般在20%-30%,而且目前又将二套房首付提高至五成。所以与美国零首付相比,银行个人按揭贷款风险不大。此外,中国无论国企、民企都留有一些闲置资金,可以承受这一轮紧缩政策。
最后,中国现在处于发展上升通道。从目前年报和一季度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增长依然处于快车道当中,中国经济在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走出低谷。因此,当前中国主要担心的不是经济低迷而是过度繁荣。
虽然中国楼市房产在某些方面与日本80年代经济泡沫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的确应该警惕经济泡沫风险,但中国政策调控得当,不会经历日本式的迷失二十年厄运,因为今天的中国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处于完全不同的发展阶段。换句话说,中国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巨大的向前追赶发达经济体的空间。
光怪陆离的各种涉华论调
实际上,中国崩溃论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早在苏东剧变时,西方就兴起了第一波的“中国崩溃论”。那时西方出现了“历史终结论”,认为中国必然要“被西方资本主义所征服”。
但苏东剧变后,中国不仅顶住了西方和平演变的压力,而且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进程。西方的“中国崩溃论”不得不把重点转向经济,开始唱衰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
其实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西方有关“中国经济崩溃”的论调比比皆是。而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兴起新一轮“中国经济崩溃论”同时,有关“中国机遇论”、“中国威胁论”、“同舟共济论”等新的论调也不断出现。
而年初以来,针对中国的对外政策,西方又接连出现了所谓“中国傲慢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必胜论”等各种奇谈怪论。
中国需坦然走自己的路
为何国际社会对中国会出现如此光怪陆离又自相矛盾的论调?这恰恰反映了面对日益崛起的中国,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对中国的历史定位和国际角色认知的复杂化和多元化。
这一方面源于中国崛起是首次以和平方式实现的,是在国内多元文化和谐共存、存在一些问题的背景下崛起的,因而导致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崛起从不同角度会解读出不同的结论。
中国崛起如同一头大象,国际社会是盲人摸象,往往都不能窥其全貌,抓住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或成就随意引申,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甚至自相矛盾的结论。
另一方面,面对中国日益崛起,各国因为处在不同的角度、存在不同的利益关系,因而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有的期待,希望搭顺风车;有的嫉妒,心怀不满;有的感到威胁,力图防范甚至阻遏。甚至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利益集团在不同时期对中国的看法和心态都会发生变化。
只要中国继续和平发展,只要中国与世界关系进一步密切,有关中国的各种论调就会继续存在,新的奇谈怪论就会不断涌现。对于日益崛起的中国而言,既要正视这些论调,妥善应对,避免谬论、偏见以讹传讹,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外部环境,但也不要过于敏感,草木皆兵。每种论调虽反映了一部分人的认知,但未必是国际社会的主流,叫一叫可能就最终会销声匿迹。中国应学会在坦然面对各种论调中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