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博弈从庆州走向合作
162
2024-11-13
05-15
5月15日消息,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完成对南极半岛的科学考察,取得预期成效。
对科学家来说,地理科学的领域里有许多悬案没有解决,有的假设还需要验证;对各国政府来说,他们对南极洲的资源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对军界来说,他们选中了这个最好的宇航跟踪站;对环保工作者来说,他们要研究“温室效应”、“空洞现象”对人类的危害等等。
针对三极(北极、南极和青藏高原)的特殊地理位置,考虑其对全球变化和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意义,地球大数据专项设立了时空三极环境项目,从地球大数据视角,首次将三极作为一个整体,开展系统性、关联性、全局性、多要素协同分析。此次南极科考以南极半岛大气、冰冻圈、生态、微生物和海洋环境为主,目标是增加对南极环境的认识和科学理解,建立与我国及南极比邻国家南极科考站及相关研究单位的合作。
科考队从阿根廷出发,考察了我国南极长城站、阿根廷布朗站、英国原Base A站、德雷克海峡、南极半岛丹科岛、库渥维尔岛、大摩点、洛克罗伊港和尤斯弗尔岛,获取了积雪和冰裂隙等测量数据及走航气象资料和气溶胶光学厚度地基观测数据等。此次考察增加了对南极气候、积雪、冻土、冰盖/冰川、生物、大气等系统性的认识,增强了对诸如南极冰冻圈变化与中低纬度气候的联系及其对全球生物循环的影响、冰裂隙/冰山的高分辨率遥感制图、南极多年冻土长期连续的深孔观测、地下冰分布及年龄和时间稳定性调查、南极微生物适应极端环境的机制及其遗传进化过程、景观演化与生物进化的关系等科学问题的认识,而地球大数据在对以上科学问题的研究中都可发挥关键作用。在南极研究、南极科考新通道、山地冰川、数据共享、科技信息服务等方面与阿根廷拉普拉塔大学、阿根廷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南极长城站、阿根廷南极布朗站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生物学家饶有趣味地把南极洲当成一个巨大的实验室,来研究人类在极端寒冷和孤寂的环境下人的生理反应。环保工作者特别关心全球二氧化碳猛增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全球增温最严重的后果是南极洲和格陵兰周围冰山的融化,它将引起世界海平面的上升,从而危及沿海大城市的安全。此外,制冷剂放出的氯氟烃已破坏臭氧层,形成“空洞”,紫外线的过量进入直接危及庄稼生长和人类的健康。目前,南极洲上空的“空洞现象”已十分严重。
南极洲是一个富饶的大陆。就现在已发现的矿藏已够使人们兴奋的了:220多个矿种;可给全球使用200年的巨大的查尔斯王子山脉大铁矿;世界最大的维多利亚煤田;威德尔海和别林斯高晋海大陆架异帘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大量的贵金属、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另外,南极大陆周围海域还有大量的珍贵海生动物资源。在全球资源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南极洲的资源确实是很有吸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