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股份行三季度业绩比拼:谁最赚钱?谁增速最快?房地产领域风险如何?-如何看上市公司业绩
114
2024-11-07
中交二公院七进墨脱 描绘雪原希望之路
中交二公院七进墨脱 描绘雪原希望之路 更新时间:2010-10-24 7:18:25 日前,在西藏墨脱,交通建设者正在进行墨脱公路的攻坚站。开工16个月以来,中国最后一条通县公路正在延伸。它将改变墨脱――这个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 1961年,国家开始筹划修建墨脱公路,1994年2月,第一条泥土公路通达墨脱县城。其间,艰难困苦难以用笔墨形容,有许多人献出了生命。但这条公路仍然是屡建屡毁。 但中国从未放弃修建墨脱公路的计划。公路建设,勘察设计须先行。2001年,交通部和西藏交通厅委托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进行墨脱公路的可行性研究。 随后的8年里,中交二公院设计团队,七进墨脱,爬雪山、涉冰河、滑溜索、穿原始丛林、过泥石流乱石滩,战胜了饥饿、寂寞和死亡的考验,用双脚在“高原孤岛”上一次次踏勘,一步步探索,最终画出了这条长达117公里的墨脱之路。 西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墨脱县平均海拔1200米,周围砌着高耸的雪山,像一道巨大的屏风挡住山外的一切资源,再加一条边境线的圈围,墨脱就像在井底。区内最高峰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南缘巴昔卡海拔仅155米,短距离内相对高差7000多米,形成世所罕见的极端反差地貌景观:走进墨脱,几小时内便可领略到从高山寒带到热带雨林那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但对于勘察设计来说,这里是“地质学的百科全书,世界地质灾害的博物馆”,山体滑坡、塌方、泥石流、雪崩、冰川、水毁等自然地质灾害遍布其境。 2001年6月,中交二公院派出33名成员组成的西藏墨脱公路勘察设计青年突击队,这是一支新老结合以年轻人为主的队伍。6月12日进藏,9月中旬结束外业考察工作回到武汉,曾在雅鲁藏布大峡谷里徒步穿行了34天,行程440公里。 其中就有中交二公院原副总工程师、墨脱公路专家组组长何天牛,他随后每一年至少要去一次墨脱,从2001年到2009年底去世前,他共去过12次,每一次徒步考察历时一个多月,除了饥饿冷冻和蚊虫叮咬,更有数次生命受到威胁。8年来,他带领项目组把能够进入墨脱的线路由最初的7条筛选至3条,最后又优化至1条,其中对最有可能的3条线路都进行了徒步实地考察。 “虽然条件有些艰苦,在这儿修路很有挑战性。”何天牛生前是这样说的。遗憾的是,他看不到墨脱公路建成了。 2005年12月11日,中交二公院派出了一个24人的队伍四进墨脱。凌晨3点,项目经理何先志队员们开始翻越雪山。雪齐腰深,体力好的人上升20米就得站着休息一会儿,喘一口气。几天前当地有七名林业工人在翻山途中遭遇雪崩,全部失踪,这给队员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6个小时后,他们成功翻越大雪山时。 在随后长达7个多月的时间里,项目部拟订了“先通后畅、先易后难、先点后面、逐步推进”的建设原则,在路线走向、结构物设置与路基防护、水土保持、景观设计等方面,努力做到公路与自然相和谐、与当地民族文化相适应,避免人工痕迹过重,以求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 这段勘测经历,给项目经理何先志留下难以释怀的一件事。2006年3月27日,一位队员急性胃出血,情况紧急,驻地又不具备治疗条件,在将该队员转往山外的途中,遭遇雪崩,该队员幸运获救,而随行护送的一位门巴兄弟不幸罹难。 为调查2006年雨季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各专业组长于2006年9月再次进入墨脱进行现场调查。全部报告编制工作于2007年1月底完成。在2009年4月20日正式开工前,项目部又派遣小分队两次进墨脱。 墨脱公路屡建屡毁,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之外,勘察设计和施工技术的落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高科技的应用成为墨脱公路勘察设计的一个前提条件,也是保障墨脱公路勘察设计质量的重点。 在墨脱公路项目进行过程中,项目组推广和运用了中交二公院承担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GPS、航测遥感、公路CAD集成技术开发”技术成果,将卫星遥感地质判释、GPS全球定位技术、数字摄影测量等国内外领先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特别是在地形图测绘方面,项目部采用了机载GPS航空摄影、航摄资料成图及IknoS卫星影像测图三种方案获得测区的地形资料。这颗卫星是美国1999年发射,2001年的时候还没有一个项目进行过这方面类似的实践。为了研究应用这些高科技,研究团队连续三年穿越墨脱,实地进行大量试验、分析,一进就是三个多月,行程1500公里,10次翻越海拔4300米的大雪山,冒着生命危险,采集了两个路线方案1200平方公里、340幅图像,生成了1:1万地形图。 在此基础上,2009年4月,墨脱公路正式开工。三年后,墨脱将走出雪原最深处。 专题链接:中央企业第二任期考核优秀企业专题报道――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央企业第二任期考核优秀企业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