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在岸人民币兑美元5月27日1630收盘报63758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72点
60
2024-11-13
MBA关注:家电业的 “屌丝”之路
MBA关注:家电业的 “屌丝”之路 MBAChina 15年前,笔者正在学校读书,彼时身为贫农的我经常阅读同班一位小康同学订阅的《中国经营报》,当时“科技”已经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家电、PC、电信和软件可以看做当时四大明星高科技产业,而在当时流行的说法叫做“民族产业”,似乎不搞点高科技,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民族产业,而中国的崛起,宛若系于这些产业一般。
“产业榨汁机”中国现象
彼时,家电行业的海尔、海信、长虹、康佳、TCL、格力、美的,PC行业的联想、方正、同方、紫光,电信行业的巨、大、中、华,以及软件行业的金山、江民、用友、金蝶、新中大……共同构成了当时正在崛起的中国新产业图景。
至少,理想是丰满的。
时也,势也。15年后的今天,中国厂商在上述产业当中的所有硬件领域,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一极,在家电行业更是占据全球最大市场份额,海尔之于白电、格力之于空调、美的之于小家电都是全球的龙头;在电信行业前五名厂商中拥有第二名的华为和第5名的中兴;在PC领域联想也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唯独软件,不说也罢。
但是,一个语词的变化,却让当时丰满的理想变得非常骨感,当年“民族产业”的说法已经日渐远去,“中国制造”取而代之,而中国制造取而代之的背后,也意味着全球性的行业低毛利时代来临,无论家电、PC,还是电信设备,无一例外。其中,家电行业最为成熟,体现得也最为充分。
多数行业,只要是中国作为主要玩家在参与竞争,基本都会沦为红海,制造业尤甚。中国制造就像是一台勤奋的榨汁机,可以把行业利润率压低到非常窒息的水平,我也把这种现象叫做中国产业的“榨汁机”现象。
比如,家电行业。家电行业最早崛起于20世纪之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将爱迪生发明灯泡视为起点。家电行业从美国崛起,在德国、日本的驱动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逐步走向繁荣,并于80年代部分转移到韩国,这期间都是所谓“高科技产业”。直到20世纪最后十年在中国走向彻底成熟,在最近10年成为“大众行业”,全球70%以上的家电都在中国制造的时候,家电行业的议价能力,恐怕已经不如服装、食品等行业。
从全球企业的市值看也是如此:比如,国内市值最高的格力市值约110亿美金,美的约70亿美金,没有整体上市的海尔约50亿美金;而欧洲家电龙头伊莱克斯仅有约60亿美金,日本最具竞争力家电企业大金工业市值约70亿美金,索尼和松下等曾经的多元化龙头企业的市值也只有100多亿美金,索尼、松下和夏普三大日本家电企业的市值都逼近或创下30年新低,一夜回到解放前,日本五大电子企业10年市值已经蒸发七成。
“绞杀”还没有结束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实,问题并不复杂,主要源自三大内因:
第一,技术溢出效应。任何所谓“科技行业”,有别于其它行业的特质,究其实是其技术壁垒,这种技术壁垒足够高的时候,才能够产生更高的议价能力和高毛利。但是,知识的可扩散性决定了任何技术一旦公开应用之后,必然有一个从高技术势能向低技术势能扩散的趋势。这种扩散,体现在家电制造业方面,就是“从高成本的国家向低成本的国家扩散”,“从高知识国家向低知识国家扩散”。当中国开始承接全球家电工厂的时候,制造业的迁徙也带来了知识的迁徙,本土厂商慢慢习得了家电这个行业的技能,直到成本上占据优势、知识上劣势日渐减小、实现市场反超为止。
第二,技术进化瓶颈。在芯片、AMOLED、存储等领域,为什么中国企业没有崛起?这是因为,芯片、AMOLED、存储等行业,技术更加密集、壁垒要比家电行业更高、技术升级更快、溢出难度也更大——其中,技术的进化又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任何一个静态的技术,后发国家都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习得,但是,某些领域技术演进太快,这让作为追随者的中国来不及迅速追赶,技术领先国家得以保持优势。加上知识产权、行业标准等柔性壁垒所限。而在家电行业,虽然几年前发生了LCD和LED技术革命,但是,在大多数领域内,变化不大,最终中国企业在成本上的优势足以抵消技术上的劣势。所以,当索尼、夏普、松下这三大高富帅日企都日薄西山的时候,中国的屌丝家电企业们仍然在艰苦奋斗、但是屹立不倒,远远追赶着三星这样的巨无霸怪兽。
第三,产能过剩和市场集中度不足的挑战。目前在全球,鲜有不产能过剩的制造业,上至飞机制造、军工制造,下到服装、玩具,家电更不例外,产能过剩的行业就不可能有超额利润,何况该产业的产业集中度还过低,单是中国依然还有超过20家所谓主流家电厂商。在PC行业全球主流玩家已经不足10家,在电信设备行业更是仅剩5家主流厂商,仍然竞争激烈,何况家电行业?
除了这三大原因之外,还有新的挑战等在前面,几年前,各大家电企业饱受苏宁、国美等渠道厂商的制约,现在,电商的普及不但把国美和苏宁们逼到了死角,将来如果家电厂商市场份额更加集中,势必也会对家电厂商产生更强的议价能力。加之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萎缩,国家补贴不能持续……中国家电厂商的屌丝之路,还没到尽头。
实际上,全球70亿人口当中,原来所谓的发达国家人口也不过15亿左右,还包括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充数者”。一旦中国人掌握相应的技术,原来属于发达国家的产业大饼,都要在分母上增加13亿人口,岂止是家电,任何制造业都将成为中国榨汁机下的残渣——除非微软、苹果、Intel、Google那种技术难以溢出的垄断性企业。
而这,也正是当前的全球化过程中,高端之王美国、中端之王韩国和低端之王中国相对受益的根本原因。除了瑞士、德国等少数,处于夹缝当中的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