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下跌,对国内债市影响几何?这个指标相关性或更强-人民币基金
46
2024-11-08
8月CPI创22月新高 受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影响
8月CPI创22月新高 受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影响 更新时间:2010-9-12 6:44:01
资料图
关乎百姓日常生活的物价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8月份如期冲高。国家统计局昨日在北京公布的8月份经济数据显示,8月份CPI同比上涨3.5%,不仅创下今年以来的新高,更是22个月以来的最高点。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的解释是“主要受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影响”。其具体解构是:在这3.5个百分点的构成中,翘尾因素为1.7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为1.8个百分点。“翘尾因素”,是指上期物价变动因素对下期价格指数的延伸影响。
“新涨价因素主要是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8月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12%,鲜菜价格上涨19.2%,肉禽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新涨价因素“贡献”了70%左右。
算上7月份CPI同比上涨3.3%,今年以来CPI已连续两个月越过年初设定的3%“红线”,“近期会否加息”的市场猜测更趋浓厚。
据新华社报道,多数专家认为,由于去年同期基数效应不断减弱,且灾害性天气、需求、供给、货币等多重通胀生成因素影响逐步减弱,CPI持续攀升的态势已呈“强弩之末”,3.5%或已是今年CPI的最高点。虽然该指数或使宏观调控政策趋紧,但由于本轮物价上涨并不是由需求过于旺盛引起,加息并非治理当前物价上涨的良方。
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5%
CPI是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冲过3%“红线”的。国家统计局昨日的数据还显示,8月份CPI涨幅比7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6%。
分类别看,CPI中八大类商品价格8月份同比六涨二降。其中,食品价格上涨最为突出,达到7.5%,居住价格上涨4.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3%,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0.4%;衣着类价格下降1.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6%。
“高烧”不退的食品价格无疑是近来CPI持续攀升的主要原因。CPI结构分析显示,8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5%,拉动CPI上涨2.5个百分点。
在上述对8月份新涨价因素“贡献”约70%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中,猪肉价格环比上涨了9%,鲜菜上涨了7.7%,蛋上涨了7.5%,这三种农产品的价格在8月份涨幅比较大。
另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7月份以来,全国蔬菜价格持续上涨,截至8月18日,监测蔬菜平均价格累计涨幅为17.9%,其中一半以上蔬菜价格涨幅在20%以上,菠菜、生菜、黄瓜、大蒜等部分品种价格涨幅在30%以上。
商务部近日发布的消息也显示,全国猪肉批发价格已连续12周回升,上周均价为8.735元/斤,创出年内新高,较上涨前高出26.6%。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诸建芳等专家认为,由于中秋、国庆双节临近,中国进入猪肉消费旺季,全国生猪价格还将延续上涨态势。加上玉米、小麦麸价格均已经创出近10年来的新高,这使得养殖成本上升,一定程度上又促使猪肉价格继续攀升。
“除了食品价格为主的新涨价因素外,CPI近几个月的高位运行主要还是由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造成的。”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说。数据显示,去年7月份CPI同比下降1.8%,为当年的最低值。
CPI有望见顶回落
据新华社报道,业内专家认为,当前CPI持续攀升的态势已是“强弩之末”,随着灾害性天气、需求、供给、货币等多重通胀生成因素影响逐步减弱,物价趋势性拐点正在到来,CPI有望见顶平缓回落。
“8月份的CPI没有超出预期,大家都能看到新涨价因素较多,但许多新涨价因素不具备可持续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张立群分析,当前中国粮食储备水平很高,对粮价的调节能力强,而且今年粮食产量依然不低,粮食供求关系稳定,粮价没有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猪肉价格前一阵子跌破盈亏平衡线,目前是恢复性上涨,对未来生猪生产供应有好处。而蔬菜的生长周期很短,洪水过后菜价很快会稳定。
刘煜辉认为,3.5%差不多已经是今年年内的最高点了,“CPI从去年7月份之后就开始上涨,同比基数的变化会减轻年内CPI继续上涨的压力。下半年随着基数值逐渐走高,翘尾因素正效应将逐渐消退,CPI将逐渐回落。”
作为北大“朗润预测”24位预测人员之一的长城证券宏观分析师吴土金昨天预测,CPI高峰就在这两三个月,“11月、12月应该可以走低,所以CPI仍在可控范围内。”
中央财大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昨天也对早报记者表示,只要9月、10月CPI不是连续上涨3.5%以上,全年CPI控制在3%的目标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更重要的在于,中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将抑制整体物价持续上行。交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近期虽然由于制造业季节性回暖,工业生产有所回升,经济增速回落出现放缓迹象。但是,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仍不明朗,美国经济二次放缓已不可避免,中国外需下滑仍有可能加速,整体经济下行的大趋势目前并没有本质性的改变。在此背景下,物价上涨无法持续。
国家统计局对未来CPI走势也作了初步分析,认为上涨因素和下行因素并存。盛来运昨天在发布会上分析说,部分农产品价格存在一些上涨因素,但整体看下行因素可能会更多一点,翘尾因素也逐步回落。
从1至8月份的累计情况看,全国CPI同比上涨2.8%,涨幅比1至7月份扩大了0.1个百分点。
CPI的上游PPI涨幅的回落也减缓了整个物价上行的压力。统计显示,8月份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3%,涨幅比7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7.5%,涨幅回落了1个百分点。
“今年的粮食总体还是供大于求,粮食从总体的角度不具有大幅上涨的基础,绝大多数工业品供过于求的局面没有改变。从7月份以后,物价翘尾因素也会逐渐回落。”盛来运表示,“如果后期通胀预期管理得当的话,全年CPI控制在3%左右的预期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
“总体上来看,国民经济总的运行态势比较稳,而且总体态势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盛来运强调道。
负利率7个月了,咋办?
尽管多数专家认为,全年CPI控制在3%以内的目标可以达到,但让普通百姓揪心的在于,8月份CPI3.5%的涨幅,已经是连续第7个月高于2.25%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了。在持续的“负利率”下,货币政策何去何从?
此前,坊间传言央行可能会在周末加息。昨日,盛来运再次就“8月份经济数据提前至11日发布”解释称,周六发布数据的原因,只是想尽可能缩短数据生产与发布的间隔,“没有其他的意思。”
专家认为,目前加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贺强昨天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马上加息的可能不是很大。不过他承认,市场对于政策预期可能产生变化,“上半年CPI平均在2.6%左右,大家以为下半年政策会比上半年宽松,现在市场比较担心,会不会紧缩。”
吴土金昨天对早报记者表示:“我国利率走势中长期是走低的。整个政府、居民的负债水平都很高,加息对经济会有很大冲击,从本质上讲,利率应该跟资本回报率一起下降。”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闫伟认为,是否加息其实和目前的CPI走势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物价上涨,实际上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收紧流动性,减少货币供应,并不会直接对供需关系产生影响。本轮物价上涨并不是大家拿着钞票去抢购造成的,而是因为天气等季节性原因导致供需的不平衡。加息并不能立刻改变这种供求矛盾。”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认为,由于经济减速,CPI最终将在11月份之后开始出现下落,因此加息在年内没有必要。对于存款准备金率,除非国际资本流入强度恢复,否则,年内也基本没有上调空间。
但闫伟同时也表示,由于长期处于负利率状态,居民的资产配置行为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果负利率的状态长期得不到改变,那么老百姓手里的钱很可能拿出来进入楼市,从而继续推高资产泡沫。”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春说:“负利率的情况不能长期维持。除了增强对困难群体的保障,也要增加投资渠道,让老百姓的钱除了存款之外,可以有更多的保值、升值的办法。”
值得关注的是,之前的9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于北京举行的“牛津中国财经论坛”午餐会上表示,中央银行保持对利差的适当管理,将有利于调动银行业对实体经济提供服务的积极性。他称,当前很多国家实行低利率政策,但利率过低会影响商业银行的放贷积极性,降低了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当时,一些经济学家将周小川这一讲话解读为升息的暗示。
http://www.jingxigui.com/n/80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