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养老金巨大缺口?-养老基金缺口

Rose 0 2025-04-27

2017年全年黑龙江省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240.5亿,支出1534.2亿,年度结余负293.6亿,结余量全国垫底,吉林、辽宁东北省养老金情况也不容乐观,东北的老百姓都在担忧自己的养老生活能不能安稳的度过了。

2017年养老保险年度报告

查阅资料得知,2017年开始,黑龙江,青海,辽宁,吉林,湖北,山东6个省份已经开始负增长了

(其中黑龙江严重亏空,其余省份均在吃老本)

。那么中国的养老金缺口到底有多大呢?

财政部发布2016-2020年养老保险的具体情况。

由数据得知,从全国数据来看2019年前养老基金在国库的资金还是净增长的,一到了2020年开始第一年的缺口已经到达7000亿!

全国共有3亿人领取养老金!从2022年开始,我国将迎来人口退休最高峰期,“十四五”期间, 还将预计增加4000万人领取养老金。据预测,未来5-10年,中国养老金缺口将发展扩大到达到8-10万亿。这个资金缺口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扩大。

2020年全国基金收入情况

自从2020年疫情蔓延开始,全国养老金每年还有资金结余的从

2017的21个退减剩7个

这就难免让我们想到80后90后退休生活还有希望吗?

一代人养两代人

,退休之后养老金还不知道中央扶持多少。真的是最难的一代人啊。

在2018年起,中央集中精力开展养老金调度制度,由富裕省份向困难省份跨省调剂资金,以“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四年间共跨省调剂资金6000多亿元,

可是未来的养老资金的缺口真的能一直以调剂资金这样借鸡生蛋的行为来解决问题吗?

毫无疑问是行不通的。

杨燕绥教授

让我们看看清华大学杨燕绥教授的演讲。只要想清楚3个问题就够了。

一、家里有70-90岁老人退休,50-60岁人是否要退休?

二、养老金上涨,企业用人成本高,你还有工作岗位吗?

三、个人养老保险持续上涨,你能否接受?

这3个问题没有正确的回答,但是思考过后,我们才能真正地得知中国开始变“老”了。

我们天天说着人口红利,其实从2000开始中国已经一只脚踏进老龄化社会了,而且从2020-2025开始中国肯定会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这是不可避免的,而到2030年就会发展成超级老龄化社会。

中国从2000年老龄化社会发展到2030年超级老龄化社会仅仅用了30年,而看美国-1950年踏入老龄化社会-2015年才进化为深度-超级深度老龄化社会,这用了65年。

而从经济对比来看

西方的人均GDP比中国多一倍,这证明了什么?

中国

未富先老,

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我们

人多

钱少

寿命还在延长

。中国的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杨燕绥教授提出3个实际办法。

1.年轻人多交养老保险

-目前年轻人都内卷到什么程度了,房子买不起,结婚结不起,孩子养不起难道还要多交养老金?--明显是不可行的。

2.延迟领取养老金

-目前国家已经开始有延迟领取养老金的政策了,但也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突然延迟个5年10年的来解决现在资金缺口问题。况且老人都辛苦一辈子,晚年享福都享不了,没可能会支持的。

3.实现早减晚增政策-这也是杨燕绥教授提来的方案

根据个人的自由选择领取退休金的时间,早于法定退休年纪领取,适当减少退休金。迟于法定退休年纪领取,增加退休金。美国法定退休年纪67岁,申办退休金年纪可为62岁-提前领取退休金按照提前的年限每年减5%-相对应的每延迟一年领取增加8%退休金。这表明了政府是支持延迟退休的,但不会限制你选择退休的自由。这种方案是最为合适目前中国的现状的。

养老金的最终目标-终身自立

1.【平滑消费】一个理性人,应该将自己一生的财富平均到每一天消费,才能得到幸福最大值。

-诺贝尔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如果你在退休前把往后余生所需要用的钱都赚够了,那是不是就不需要养老金这个东西了呢?

2.把握两个时间节点,一个是何时实现财富自由,没有负债;另一个是何时退出劳动力市场

-诺贝尔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

只要你做好了准备,就可以自由地决定退休的节点。退出劳动力市场。

3。时间是一种成本,而人力的投资恰恰与时间相关

-诺贝尔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

在你20-50岁的年纪,你可以评估你往后每10年赚的钱来预计自己的价值,资产来预算今后还能赚多少钱,什么时候到达一个顶峰。什么时候开始资产减值。

(时间是一种资产,时间越少能产生的价值越少)

三个经济学家教会我们-终生自立 颐养天年

只有提前做好计划才能最大程度地安稳自己的养老生活。国家能给予我们生活保障,而自己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

光学影像测量仪

OGP光学影像测量机

光学测量仪器公司

上一篇: 【推荐】中国兵装集团高管&组织架构-中船重工船用责任公司董事长
下一篇: 【推荐】中国内地与香港上市公司治理体系百问百答(31-40)-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