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买了顶楼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2015年的顶楼便宜多少
140
2025-04-28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从2020年到2023年,我国市场上的流通货币增加了75万亿,可以说国家疯狂印钱就是为了刺激消费,带动中国经济发展。
和央行印钱形成对比的是人民存款数字的不断攀升和消费市场的持续性低迷。似乎中国难以重现05年狂发300,000亿人民币创造的经济牛市,
为什么国家央行近些年不断印钱?国家印钱真的起到作用了吗?中国经济要如何振兴?
首先我们要知道国家是怎么印钱投入市场的,和大家想象中的有很大不同。过去人们往往认为国家增加货币就是开动印钞机,把印出来的钱投资到市场之上。
可是随着我国银行法的完善,中国目前的增发货币流通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
首先是利用外汇增发货币,当中国企业赚到很多的外汇或者外国投资者来到中国投资,需要将这些外汇通过央行兑换成人民币。
而这些人民币就是央行增发的人民币数量。第2种则是国家发行国债,央行通过购买这些国债把人民币发给政府。
政府在利用这些人民币去做投资和基建,通过这样的方式其实可以有效避免人民币超发的现象。
国家近几年不断的增发国债,加大政府投资行为,这些钱在市场流通之后最终变成了人民的收入。
对于国家来说增发货币主要是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受到前几年疫情的冲击,我国的失业率正在不断上升。同时世界经济的持续性低迷,让中国经济很难依靠外贸发展。
刺激人民消费,扩大内循环就成为了目前中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在民间创业和投资不断下滑的当下,政府通过增加投资行为给市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一方面可以减少国家的失业率,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增加当地百姓家庭的收入。
按照国家所设想的是,当每个人都有了工作,收入也在不断增加,消费自然而然的也就起来了,中国经济就能进入新一轮的良性循环。
可事实却并没有按照国家设想的这样去走,市场上的人民币是发了不少。可是经济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消费也没有带动起来。
反而是人民币的不断增发让原本的人民币购买率开始下降,变相的减少了人们手中的资金。这说明目前的经济增发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广大的老百姓还是不敢消费。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大量发行的人民币并没有真正的流通到老百姓的手中。要知道在国家如此强力的投资之下,依然有很多的人找不到工作,企业也不愿意多招人。
同时人民的工资收入并没有得到提升,最典型的就是招聘市场上的工资没有上涨,反而有些地区还出现了下降情况。
这是因为大量增发的货币流向了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流向的原本就具备很强消费能力的高收入阶层。
而相反需要释放消费潜力的中低收入人群并没有得到收入上的有效提升,这是因为很多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并没有被纳入到这些投资的产业链之中。
老百姓的收入没有增加自然就不敢消费。
而对于中高收入阶层来说,虽然他们的收入有所增加,可是通货膨胀率也在不断上升。
这也是增加货币流通所带来的一个恶果,在目前投资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很多人认为把钱投入股市和基金就等于是在打水漂。
于是大家都会选择往银行存款,这其中包括大额存款和死期存款,银行的利率虽然不高。但还是可以勉强于通货膨胀率保持相等水平,这样一来可以有效避免手中的钱持续贬值。
这也给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中国经济发展十分依赖内需的推动。可消费是需要收入刺刺激的,虽然投资可以增加收入,但是所增加的这部分收入并没有来到消费市场。
国家要想真正的让消费市场流通起来,需要做的是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因为和过去10年前相比,我国的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没有太大变化。工人的工资还是那么多,农民的收入还是那么点。
而要想刺激这一部分的人群收入能做的方法只有两点,第1点就是通过行政手段强制干预工资涨幅。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大幅度提升最低工资额度,迫使各地企业纷纷涨薪。
当然这样做的后果非常恶劣,容易让大量的民营企业陷入崩溃局面,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做法。
还有网友指出或许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给老百姓发钱,既然投资没有办法增加这部分人群的收入,不如把原来用如投资的钱直接发给他们。
并且指定为消费资金,这样一来即可以避免老百姓在收到钱之后把钱存入银行。也可以让这部分钱更好的流入消费市场。
本文由“
雾雨拾花
”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