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托发展历程中国信托发展历程图
112
2025-04-18
今年,基金涌入咸阳,放眼创投圈,咸阳正当时。
作为西安都市圈核心区,如果说2020年咸阳最令人振奋的消息是一声声“开工!”,2021年咸阳最令人振奋的消息是一波波“月开工季观摩”,那么2022年咸阳最令人振奋的消息必须是在创投江湖迅速崛起。
咸阳有着可以媲美一线城市的科技聚集地。
咸阳高新区位于咸阳市主城区西部, 201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是中国西部唯一的国家级显示器件产业园、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国家级示范园区。重点发展“电子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型合成材料”四大主导产业,以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为目标。
咸阳经开区位于咸阳市主城区北部,是咸阳市和西安都市圈临空经济组团的核心区,地理位置优越、对外交通便捷。围绕临空经济、数字经济、总部经济、专精特新等产业方向,加速建设秦创原临空智港,签约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科技创新园、紫光数字产业园等重大合同项目。与空港新城、西安国际港务区签订了协同创新发展合作协议,加快创建陕西自贸区协同创新区。
当前,咸阳抢抓机遇,加快转型发展,全力构筑创新主体活跃、创新人才集聚、创新功能突出、创新生态优良的西安都市圈科创中心主阵地,大力推动发展战略落地,大力促进咸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在西安都市圈中,政府积极发挥作用以及地方政府之间展开竞争,将是创造发展奇迹的“秘诀”之一。在中国的体制下,政府不仅扮演着对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干预者”的角色,同时扮演着“准公司”的角色。地方政府积极作为,则经济活跃,增长迅速;地方政府懒政、怠政,则经济增长迟缓。
我们知道,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金融。和普通老百姓一样,没钱,政府照样干不成事,“钱从哪里来”成为各地主官的头等大事。
问题在于,虽然事权主要在地方,然而的资金,无论是财政资金还是金融资源,却大多集中在中央(对于咸阳而言就是集中在省上)。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严重不匹配,导致其在财政上依赖上级政府乃至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在金融上严重依赖各类金融机构和融资平台。
这一问题在咸阳“一路向阳”的进程中必将长期存在,必须首先予以解决。
在全国先进地区“丰富多元化招商方式,健全多种城市发展路径”理念的指导下,一个强而有力的“城市合伙人”应运而生,他就是政府引导基金。
基金之母—引导基金进入咸阳
11月10日,“聚焦改革创新 基金赋能发展”陕西省政府引导基金·咸阳发展基金创新合作发布会在咸阳举行,5支基金一并亮相,总规模超221亿,成为咸阳历史上最大一次的基金扩容。
本次大会的核心是省市引导基金的深度协同,结合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咸阳发展实际,推动形成更多成熟的拟投项目储备,共同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
当日,夏晓中书记在讲话中对基金矩阵的寄望是:
充分发挥基金引导和杠杆作用,为市场主体提供多元、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与金融界共同构建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支撑的投融资模式,让咸阳成为投资运营的“主战场”,持续引资入咸、引智入咸、引技入咸。
咸阳市通过母基金、通过政府注资增信、融资担保、金融资产管理,未来将依次设立电子显示子基金、装备制造子基金、食品加工等子基金,共同构成撬动社会资本、共同释放融资空间的组合拳。
城市更新,民生为首
100亿元规模(首期30亿元)的“咸阳市城市发展基金”,成为咸阳史上最大的单支基金。
其定位与创投类别不同,主要指向了“城市民生”,信托资金用于投资“咸阳城发集团”的城市运营周转,在执行中将投向城市运营等市场化领域,将以市场化方式投向涉众民生工程以及特许经营权项目。
“十四五”时期,咸阳城市化将有大的发展,但城市化、城乡一体化需要大量资金,面对全球百年不遇之大变局、中国经济新常态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未来财政、金融状况将会比较吃紧。因此,解决好资金供给问题,将成为推进咸阳城市化发展的关键因素,资金来源的挑战居于第一位。
从历史数据看出,咸阳城发累计融资655亿元,其中棚户区改造、中小企业贷款、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建设、科教文卫设施建设的背后都是真实的社会福利,人民路、世纪大道、咸阳湖、广电中心、实验中学、石头河供水、咸旬高速、亭口水库等咸阳公众熟悉的项目均在其列。
在“项目荒”与“回款难”双重压力下,民生项目施工企业无论是以传统垫资进场,还是一度火热的PPP介入,都缺乏一个严格的“募投管退”程度,而通过专项信托,在把垫资与投资变成基金份额之余,也让建设方可以更多介入“早期决策”,尤其是“实现了多个施工企业在信托委托人会议上的互相知晓”,这对形成合力非常关键。
对于类似于棚改房、大型基础设施这样的投入,基金本身可以实现保本微利,因为这样的项目主要以提升公众福利为目标,无论是最终财政买单还是对资产的市场化运营,都不会实现过大利润。
对于市场项目,在咸阳城发储备的发力点上,无论是50万用户的城燃、近2万个车位、待建的5万个充电桩,这些市场化项目或有稳定现流,或有“新基建”影子,大概率都可以达到“社会平均利润率”。
这是咸阳市场化改革的要点,对重点项目实施与合理利润之间边界的把握,将成为城发基金运营的关键。
乡村基金故事
本次大会上设立的“咸阳市乡村振兴基金”总规模50亿元(首期规模5亿元),将重点支持县域特色产业、现代种业、养殖业、高标准农田、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新型服务业、生态农业建设等领域。
很多人不知道,咸阳其实也是农业大市,全国最大的优质苹果主产区(9个苹果就有1个产生咸阳),全省最大的精细蔬菜生产基地,而且咸阳的涉农优质项目推动了食品工业的强力突破,如三原的伊利乳业(日收鲜奶350吨)、兴平的道道全(年产100万吨食用油)、永寿正大(30万头生猪),都成为省内明星项目。
咸阳农投正计划投资建设万头奶牛产能,其方式是“咸阳农投+伊利乳业+国开行”。
在国开行5亿元20年的低息资金支持下,咸阳农投在淳化县1300余亩的流转土地上建设智慧牧场,达产后将定向租赁给三原县的伊利乳业。7万吨鲜奶产能既为淳化贡献300-500个就业机会,又为三原伊利从宁夏中卫等地外购奶源节约了600公里运输成本。
这项基金对咸阳农业的提质增效非常重要。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支乡村振兴基金可能会有明显的市场化特色,无论对于平台转型还是延链补链,都是难得的经验。
2022年咸阳的基金实践
成就
不会凭空而来,200亿“基金矩阵”实际上是咸阳2022年一年来,在依托基金完成城市更新、招商引资等方面不断创新实践的一次集中突破。
●7月8日,咸阳市举行平台公司市场化改革揭牌暨签约活动。
咸阳市城发集团、产投集团、农投集团正式揭牌组建,分别负责城市建设、产业转型、“三农”发展等板块,远期信用评级将达到AAA级。
●8月7日,全省第一笔基础设施股权投资基金在咸阳成功投放
全省第一笔基础设施基金1.67亿元资金成功投放到咸阳农投集团,主要用于咸阳“引汉济渭北塬城乡供水工程项目”建设,助力解决咸阳市百万人口健康饮水、安全饮水。
该笔基金是全省第一笔基础设施股权类投资基金,也是咸阳市单笔投放规模最大的专项基金,标志着咸阳成功应用开发性金融工具取得阶段性成果;意味着咸阳市平台市场化改革效应逐渐显现。
●咸阳高新区设立5亿元产业基金
10月份,高新区“原上智谷产业基金”。基金规模5亿元,主要投向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型显示、生物医疗等产业项目。
●咸阳招募“基金合伙人”
为充分发挥咸阳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的积极性,吸引更多优质社会资本、项目、人才向咸阳市集聚,10月初,咸阳市财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面向全国公开遴选子基金管理机构,选择与最优秀的创投机构合作并为他们营造充分市场化的环境。
展望未来,基金重任
府志君认为:
咸阳应该优先设立文化产业基金。
咸阳应该抢抓“一带一路”机遇,依托周秦汉唐文化、帝陵文化以及红色革命文化,深度挖掘“西部名市、丝路名都”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播咸阳文化,讲好咸阳故事,展示咸阳形象,推动咸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围绕旅游项目开发、影视演艺、广告传媒、文创产品研发、文化产业园建设等业务,致力于打造咸阳文化IP,为高品质城市铸魂,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全力打响咸阳文化品牌。做好文化引领。
但目前咸阳已有的文投集团,除了个影城,鲜有建树。
“投早投小投科技”,虽然规模只有1亿元,但将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投资方向,助力建设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陕西财投咸阳天使基金才是考验真功夫。
咸阳市金融稳定发展基金总规模50亿元(首期5亿元),主要用于市县平台公司偿还到期债务的资金周转,化解区域流动性风险,每笔资金使用原则上在1个月以内,最长不超过3个月。
这个不像是基金的打法,有点像过桥贷款。
作者:府志君
首发公众号《府志君pro》,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