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托发展报告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
181
2025-04-18
中时财经讯(记者张娜)12月4日,由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作为指导单位,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主办,南开大学商学院、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公司治理专业委员会、天津市管理学学会等协办的2022中国上市公司
治理指数
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天津举行。
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中国证券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安青松,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郑东华,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李鸣钟,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原副校长逄锦聚,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李平等嘉宾出席,来自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的1000余名代表在现场或线上参加会议,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李维安代表课题组发布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
治理指数
(CCGINK)。
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
治理指数
评价样本量为4679家,其中主板上市公司300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108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377家,北交所上市公司82家,金融业上市公司127家。评价结果显示,2022年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的提高幅度为0.35,提高幅度较上年趋缓。
安徽省、河南省、四川省等地公司
治理指数
处于领先地位;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超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科创板表现亮眼,在板块中跃升至第一;除监事会治理维度略有下降外,股东治理维度、董事会治理维度、经理层治理维度、信息披露维度和利益相关者治理维度均有上升。
课题组对4679家上市公司治理状况进行分维度分析结果显示:股东
治理指数
持续上升,中小股东董事提名权、经营性资金占用和关联担保等指标有较大改善;董事会治理水平较去年有所提高,董事会权利与义务和董事薪酬指数上升,董事会组织结构指数下降;监事胜任能力有所提高,但监事会治理规模结构指数持续下降;经理层治理状况平稳上升,任免制度指数提升明显,股权激励和高管持股指数有所降低;信息披露水平逐年上升,但及时性有所下降;利益相关者治理水平持续提升,但协调程度下降,新上市公司有待改善。
课题组就改善公司治理提出八大政策建议。
第一,深化公司治理改革,高质量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公司治理保障。应以公司治理为主线,深化企业特别是国企的改革,持续释放公司治理制度红利。打造中国式公司治理模式,推动我国公司治理提升由点到面、由治理机制完善到治理有效性提升、由事件推动到规则引领的转变。
第二,健全应急治理机制顶层设计,促进公司应急治理体系建设。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承担完善公司应急治理顶层设计的首要责任。应进一步在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基础上,完善董事会连续性、应急信息披露等应急治理机制,改进公司应急治理目标、应急治理结构等在内的应急治理体系建设,防范公司陷入应急失灵困境。
第三,增强上市公司自主性治理,提升公司治理有效性。借鉴国际良好治理实践,应进一步增强公司监事选聘的经验条件要求,监事会成员中应至少有一位财会专业人士。试点外部监事制度,使监事会能够更加有效发挥好监督作用。
第四,完善配套治理制度,降低治理规则摩擦成本。此次《公司法》修订涉及到公司治理基本模式、治理主体重构等公司治理诸多方面的变化,特别是治理模式从双层制向双层制与单层制并存转变,应前瞻性地布局治理规则衔接预案。在单层制治理模式下,董事会的独立性是保证董事会按股东利益行事的关键,增强董事会独立性的关键在于提高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重,因此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半数独立董事。赋予独立董事“合理信赖权”,完善独立董事的勤勉尽责标准和容错免责机制。
第五,增大延期披露违规成本,优化公司信息披露制度。“退市新规”背景下,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信息隐瞒的违规成本显著提升,信息披露真实性、相关性随之提高。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大上市公司延期披露处罚力度,提高延迟信息披露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考核中的权重,优化资本市场信息环境,完善信息披露规范。
第六,细化金融机构治理细则,防范金融机构的治理风险。建议监管部门在当前《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准则》基础上,出台配套治理细则,促进金融机构治理能力提升。例如,根据实际控制人不同类别和特点进一步细化相应股东承诺等治理要求。同时,适应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背景,应研究制定数字关联交易治理的规则体系。
第七,创新社会责任实践方式,增强利益相关者协调能力。后疫情时期,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一项愈发受到关注的社会问题。企业最基础的社会责任是遵守法律法规,企业应强化包括危机管理机制在内的各项制度的合规性审查。构建高效的数字化平台,搭建远程办公、弹性工作制等多元措施强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内部利益相关者协调能力。通过临时报告等多种形式,提升环境、社会责任等ESG信息披露完整性和及时性,增强同投资者关系的协调能力。
第八,打造全流程绿色治理(ESG)体系,支撑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从效率走向公平是当今公司治理改革的一条主线。利益相关者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进一步印证了提升公司治理包容性的重要性。作为微观经济主体,上市公司应在治理中统筹股东责任、社会责任和绿色责任,从绿色理念、绿色运营、绿色信息披露、绿色考评、绿色文化等方面打造全流程嵌入式绿色治理(ESG)体系,将绿色口号转化为绿色行动,为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贡献“公司治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