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托发展报告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
180
2025-04-18
12:55
视频加载中...
[xss_clean]
[xss_clean]
12月15日,第四届“澎湃责任践行者年会暨年度责任践行榜评选”在上海澎湃新闻北外滩世界会客厅演播室成功召开。本届年会以“新发展阶段,新责任生态”为主题,探讨慈善事业和企业责任新风口下形成的新责任生态。年会邀请了多家公益机构负责人以及企业界、学界代表,围绕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可持续发展议题发表主旨演讲和圆桌对谈,共同探讨责任新生态。
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刘文奎发表“发挥社会企业作用,促进共同富裕 ”主旨演讲,以下是全文:
大家好,我是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刘文奎,非常高兴参加由澎湃新闻主办的第四届责任践行者年会,因为疫情的影响我无法到达现场,只能通过在线的方式跟大家讨论。我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发挥社会企业作用,促进共同富裕》。
公益组织需有创新思维
今年8月17号,中央财经委第10次会议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提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作为公益机构,我们也在讨论怎么才能充分发挥公益机构的作用,促进共同富裕。关于这个话题大家讨论的比较多,根据我们的实践和体会。我认为4个方面是重要的。第一是要透明,第二是要专业,第三是要高效,第四是要创新。透明是基础,不用多说大家都明白。专业指的是在本领域要做到非常了解这个领域存在的问题,然后才能提出来合理的解决方案、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才能够做到第三条:高效地解决问题。
有了这几条,作为公益部门接受捐赠来执行项目,就能够赢得捐赠人的支持,能够比较高效地解决社会问题。公益组织除了接受捐赠,把钱花出效率之外,还要有创新的思维。通过创新,一方面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公益行列解决社会问题,另外通过创新来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接下来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创新方面的一些做法,尤其是在社会企业方面的实践和思考。
中国扶贫基金会于1989年成立,到今年已经有32年的历史,在这32年里,我们围绕着导致贫困的四大成因,开展四个方向的项目。第一是教育扶贫,第二是健康扶贫,第三是减灾扶贫,第四是产业扶贫。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注重把企业的方法引入到公益项目的管理之中,不断地提高效率。在近20年的时间,我们也探索了一条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方法。除了简单地用捐赠的方法来操作项目、执行项目之外,我们还培育了两家社会企业。
将小额信贷模式引入农村
下面我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2008年我们创办了第一家社会企业——中和农信。当时为什么要办这么一家社会企业呢?是因为改革开放之后,银行都从农村撤出了,农村当时只有信用合作社,还有邮储的一些网点。农民,尤其我们贫困地区的贫困农户,要贷款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借鉴尤努斯格莱珉银行的模式,尤努斯就是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学者,把他的小额信贷的模式引到国内来。
我们从2000年左右开始设计项目,当时设计的是以民非的方式来做小微信贷项目,我们执行项目的机构叫农户支持性自立服务社,给农民从500块钱一户开始贷款,还了(贷款)之后我们再贷给别的农户,到2009年的时候,我们已经发展到几十个县,当时面临很大的问题就是需求非常大,但是光靠捐赠资金来做,是不能满足需求的。
那么怎么办?当时我们就到银行说能不能给我们贷款,支持我们给农户提供金融服务。银行说不行,最重要的原因是你们主体不对,中国扶贫基金会作为基金会法人是公益机构,没有贷款资格,不是贷款主体。民非也没有贷款资格,要贷款怎么办?怎样才能获得资格?银行的同志告诉我们,必须得注册企业。只有企业才是有贷款资格的主体。
当时我们也经过了充分讨论,觉得既然能够解决农民的贷款难问题,符合中国扶贫基金会扶贫的宗旨,法律上又没有明确规定说不能办企业,我们就办企业好了。于是2008年我们就正式成立了中和农信公司,把原来的民非的项目机构改造成了公司的形式,改成公司之后就可以从银行得到授信,得到贷款。我们再把资金然后再贷给农户,支持他们发展生产。
这个项目从2008年转成公司之后迅速地发展起来。到2019年,这个项目已经发展到在300多个县建立了分支机构,我们当时的员工超过5000人,每年的年度放款规模达到了上百亿,有力地缓解了我们项目区贫困农户贷款难的问题。
这个是第一个社会企业。
整合乡村资源,培育公共品牌
第二个企业是善品公社公司,这个公司是2015年成立的,公司要解决什么问题?它是要解决贫困农户生产出来农产品之后,卖不出去,即使卖出去了,价格也卖不上去,赚不到钱,这样的一个困境。
善品公社主要是干三件事情,第一是在贫困村建立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建立,把村庄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规模,解决及改变农户、农村的小农户,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方式,让其形成规模经济。
第二件事,通过合作社,我们来定产品的质量标准,由合作社来执行我们的标准。我们有一套严格的规范的流程,通过这样的一套机制和方法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第三件事,生产出来好的农产品之后,我们再打公共品牌,培育统一的品牌,为我们的农产品背书,解决农民即使生产出了好东西,市场也不认,卖不上价格的问题,公共的品牌就叫善品公社。所有生产出来的好的农产品,我们都可以用善品公社的品牌统一对市场进行销售。善品公社到现在5年的时间,虽然发展速度不快,但是也已经在100多个县建立了合作社。现在认证的我们的善品基地已经超过20万亩,覆盖农户超过几万户,对农民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生产增收也发挥了非常好的效果。
通过中和农信和善品公社的实践,我们认识到社会企业的价值。
从中和农信到善品公社,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社会企业的价值。作为一个社会创新事物,一方面,它可以最大限度、更好地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很多资本、商业机构通过捐赠的方式参与不进来的,通过社会企业,他们可以参与进来,可以直接解决社会问题。另外一方面,公益机构的公益资产、公益资金投入到社会企业之后,如果企业经营得比较好,还可以实现保值增值作用,让公益项目、公益事业更加的可持续。我觉得社会企业的这些特点和价值,特别契合中央提出的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指导思想。
股权设计保证公益机构话语权
说了半天社会企业,大家可能要问。社会企业到底是什么?
简单的来说,社会企业的定义就是一句话,用企业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这句话后边有三条指标或标准,区分社会企业和一般的企业。
第一条就是社会企业,一定要有明确的社会目标。
第二条,社会企业必须是真正的企业,必须能够提供市场认可和需要的产品或者是服务。社会企业虽然有社会目标,能够解决社会问题,但是它不能仅仅靠政府的支持,社会的捐赠来养活,他必须能够通过产品服务和市场形成等价交换,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可持续。
第三条,我认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社会企业一定要有某种机制来保证第一条中社会目标的实现。这一条机制是什么?就是通过股权结构的设计,保证公益机构在企业中有一定的话语权。在我们的实践中,我们认为在社会企业中公益资本或者是公益股权要拥有相当的股权比例。有了这三条,就可以说这个企业是社会企业。
当然了社会企业现在的发展还有很多问题。虽然社会企业有很大的价值,在促进共同富裕有很好的作用。但现在,对于社会企业了解和关注的人还不多。社会企业作为一个概念,大家还有很多模糊的认识。更不用说在政策层面,对社会企业,虽然有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认识并出台了一些支持的政策,像北京、成都、广州、深圳;但是认识它,然后理解它,真正实践的我觉得还不多,所以为了推动社会企业这样的一个新生事物,中国扶贫基金会准备在接下来做几件事情。
第一,我们继续做好我们现有的社会企业的实践,像善品公社,我们现在有一定的规模,但是规模还很小,希望在未来善品公社能够长足发展,能够有更多的农户加入进来,我们能够帮助更多的农户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增收。
第二,除了我们的具体项目,我们希望联合一些企业家和地方政府筹集一笔资金,设立社会企业引导基金,培育和孵化更多的社会企业成长起来,在共同富裕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我也想借这样的一个平台表达我的愿望,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了解社会企业,关注社会企业,投入资源,来践行社会企业,让社会企业这样的一个创新的、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的新生事物,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社会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殷玥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