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老汉做棺材60年,独门手艺获众人称赞,却说还差师傅一秘笈

Olivia 0 2024-12-11

“我12岁开始跟着师傅学木匠,今年73了,干这一行足足干了60年。咱做的活儿跟别人不一样,他们都是耍白乳胶的,我不是,我是榫卯拼接,干活慢,去哪儿都是幺【yuo,方言:一个】人。师傅的手艺,我也算是学全了,就是有一条,俺师傅拍拍棺材就知道能用多少年,这个独门绝活,他到死,都没有传给俺……”

文大叔是南阳市西峡县人,近日,来到栾川县鱼库村,接了几家定做棺材的活。文大叔做棺材用的都是很普通的小料,却在当地极有名气。

近几天,随着冷空气持续逼近,栾川县不少山谷里,溪水冻成了冰河,住在山里的人们都躲在屋里烤火,少有在外面的人。

文大叔却是一个例外。

文大叔名叫文六,在家却是排行老四,这个不同寻常的起名方法,困惑了作者好久。

“我小那时候,个子低,下学了以后,我爹给我找了个师傅,跟着学木匠,就是做棺材。我那时候才12岁,刚开始是给师傅当学徒,打下手,拉大锯解木板啥的,干些出力活,真正那些轻巧活,刚开始师傅不教,连看都不叫你看。”

当时的学徒,是很尊敬师傅的,跟着师傅出去干活,工钱全给师傅,自己只是积累实际操作的手艺。“那时候那师傅,都很奸着呢,你要是干哩不好,动不动就打你。我师父有一手绝活,到死都没有传给俺师兄弟。”

豫西山区少有特别粗大的松柏树,因此,文大叔学习制作棺材的时候,先学的就是“合缝”,把适当的木条拼接成大块的木板。如今,多数制作棺材的木匠都是用白乳胶粘和在一起,像他们一样,还坚持老传统的就很少了。

“肯定不一样么,白乳胶粘的经水一泡,木头都散开了。我这,再泡也木事儿,就是不用胶粘,也不会开。要是再经水泡一下,木头膨胀,外头那水,咋着也进不到棺材里头。常年【方言:很早以前、古时候】皇帝那棺材也是这样做的,哪有恁多那么可气【方言:刚刚好】的材料?都得拼。”

院子一角,是文大叔拼接好的棺材盖板,作者数了一下,是用7块十几厘米的方形木条,通过插销拼接在一起的。文大叔其实也用一些白乳胶粘合,却是只在缝隙处薄薄地刷了一层,便于用刨子刮平。

“俺师兄弟俩,学会了以后,就是俺俩干活,师傅卖棺材。有那主家挑剔,想要个好嘞,俺师傅会拍拍棺材上天板【行话:盖子】,敲一敲,听一听,就知道这口棺材能用多少年。那是真哩呀,有那2、30年以后扒开,里头棺材还是好好的。我没有学会,俺师傅到老死,也没有告诉俺俩。”

制作棺材的时候,文大叔吐槽起了已经故去的师傅,觉得师傅心眼太小,一直到老死,也没有把这门绝技传授给他们。

“我也不去老远,就在咱西峡、卢氏、栾川一带,哎呀,做不完的活。我逼着俺娃子学了,人家不想干,嫌挣钱少,也就是我们这上了年纪的,出来慢慢干,慢慢玩,怪开心就行了。活么,啥时候也做不完,就这,都排到明年三四月间了……”

文大叔的儿子外出打工,每天能赚3、400元,而文大叔每天才100多块钱收入。天寒地冻的寒冬时节,文大叔干一会儿活,就需要到旁边火盆里烤烤手。手冻僵了以后,下斧子会失去准头,这是他们的忌讳。

棺材的前后板,是卡在侧板上凿出来的木槽里面的,用松木砍成弓形的木楔,通过慢慢敲打,调整,让棺材成为一个不容易变形的整体。

“我干这活,是笨人干的活,能人都去当官、发财了。就是有一条,他就是再能,到死了,也是离不开我做这东西。”一边干活,文大叔一边自嘲。

“人死如灯灭,你就是做再好的棺材,那也是埋到地底下,过些年以后,都是一把沫子。棺材做的好不好,其实不是给死人看的,是给活人看的。你去棺材铺里头,花千把块钱买一个,跟咱十来天做一个,一比,看着是省事了,少花钱。可是你不知道你家坟头,过几年就会出现塌陷,那咋回事?棺材塌了,砸到身上了……”

尽管儿子不愿意从事棺材制作,文大叔还是硬逼着儿子学会了。

“我还有这么多工具哩呀,他不学,我这工具不是白买了?艺不压身,多学会一门手艺,到老了,也受尊敬。谁找我干活,都是车接车送。要不是会这点手艺,一个快死着的老头了,谁会在乎你?”

“我小那时候,睡觉会扯呼噜,俺家就给我取了个名字叫呼噜,念快了,再加上我也长大了,我那名字就成了文六【lou】,没啥别的意思,老哩没文化,瞎取的名字,哈哈……”

临告别的时候,文大叔才告诉作者关于他名字的秘密。

在农村,随着大量人员搬进城市、乡镇,那些传承着老手艺的匠人们,越来越少,一方面是他们纯手工的制作效率比较低,同时,也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老的传统手艺,正在被遗弃。希望文大叔在零下6度的室外,能更多注意自己的安全。

高端隔热门窗

高端门窗品牌

铝合金门窗品牌

上一篇: 山尹村镇铝合金门窗店
下一篇: 山砀镇8天8夜:两起连环杀人案后村民闭门不出 曾春亮落网村民重新亮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