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之变一年记——霍州市冯南垣村见闻

John 0 2024-12-11

选送单位:临汾日报社

作 者:孙宗林

编 辑:刘一平

刊载日期:2023年2月20日

时光荏苒,一载倏忽而过。冯南垣,把奇迹书写在了黄土高原的梁峁沟壑间。

一年前的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考察调研时强调,要统筹灾后恢复重建和乡村振兴,加强流域综合治理,补齐防灾基础设施短板,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带领人民群众用勤劳双手重建美好家园,用不懈奋斗创造幸福生活。一年来,当地干部群众牢记领袖嘱托、勇担历史使命,迅速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使昔日的小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沃野阡陌,山乡之变。这是一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奋斗史,也是一部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的逐梦史。

山村旧貌换新颜

初闻“冯南垣”,是2021年夏秋之交。

彼时,一场持续强降雨导致我省、我市多地受灾,而霍州市北部塬上的这个小山村便是受灾较为严重的村庄之一。

一幕幕屋舍倾圮的场景让人揪心。随处可见的断壁颓垣与杂草湮没的废弃院落,使秋汛肆虐后的冯南垣村难掩破败萧条。

灾后恢复重建,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短短两个多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里一间间水毁房屋就完成了拆除重建或修缮加固,受灾村民搬进了安全暖和的新居。

2022年春节前夕,在山西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冯南垣村,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作出重要指示。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厚望如山,催人奋进。由此开始,这个偏僻山村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此后的一年间,记者数度来到村里。彩旗猎猎、机声隆隆,工程车辆往来穿梭,施工人员挥汗如雨……冯南垣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变化,而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是最为深刻的印象。

家乡的美好前景,让原本常年在外务工的村民师新平留了下来。正值壮年的他,凭借敏锐的头脑和木工手艺成了村里基建工程的“香饽饽”。

在师新平随身携带的小本上,记录着一项项工程从“纸上”落到“地上”,一个个规划从蓝图变为现实的过程。

一年来,冯南垣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抢抓灾后重建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新建3公里循环道路,改造4.2公里沿线排洪渠,铺设11公里污水管网,新打1眼机井,栽植30万株绿化苗木。在此基础上,所有农户屋顶安装了“光伏+空气能”清洁取暖设备,村里架设了路灯,实现了5G信号全覆盖。

不仅如此,冯南垣村还集中开展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清理“六乱”,将废弃窑洞收归村集体进行整体改造,拆除了废弃建筑和残垣断壁。随着固体垃圾处理站及污水管网建设完成,村内旱厕全部完成改造,村民生活污水纳入污水管网系统集中处理。

一桩桩、一件件,让师新平不无感慨地说:“今非昔比,我们村变化太大了!”

的确,变化是冯南垣村过去一年的主题。

未曾改变的,始终是冯南垣村花果街尽头那12个白底红字——“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

产业兴旺“钱”景好

花果街3号院,师红兵的家。装配房内的墙上,一幅幅照片记录着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冯南垣村的历史瞬间。

每每端详这些照片,师红兵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习近平总书记与他和家人拉家常,尤其是亲手制作如意枣花馍、在登高馍上点红枣的温馨画面。

今年1月初,适逢搬入新居一周年,他的老伴朱海丹和两个儿媳妇又蒸起了年馍。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往我们的馍上点了一个枣。过年了,我们再蒸一锅,希望来年有个好兆头!”师红兵笑着说。

一年来,师红兵一家与霍州年馍的故事远不止于此。2022年7月,他和朱海丹的作品“霍州年馍”参加了2022大国农匠面花制作大赛,获得了最具影响力奖。平日里,他在担任义务讲解员的同时,还开了一间售卖年馍等霍州特产的小店,有了一笔不菲的收入。

年馍的带富功能不容小觑。2022年12月25日,距花果街3号院百米之遥的冯南垣年馍加工厂开始了生产。

作为霍州市委、市政府紧抓历史机遇,加快推进霍州年馍产业化、规模化的重要布局,冯南垣年馍加工厂通过盘活闲置房屋,与年馍企业合作,力求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我们的厂房占地200余平方米,由原有的4孔闲置窑洞改建而成。我们与附近的坡底村联建联营,可以吸纳冯南垣及周边村庄的20余名妇女就业,一个销售旺季可以生产一万箱左右的年馍,人均增收3000多元,集体经济可以增收10万元左右。”年馍厂负责人曹德平介绍。

鲜有人知,冯南垣村曾经是一个村民“靠天吃饭”,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的纯农业村。如今,年馍产业的方兴未艾,成为当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

时至今日,记者依然记得去年小满节气来到冯南垣村时所见的一幕——

那时,村里在秋汛后抢种的600亩富硒小麦透着青绿,已是丰收在望;

塬下,旋耕机、播种机来回穿梭,正在种植油葵、红高粱等农作物;

村北,用于发展冷棚西红杮的13亩荒地已平整完,一座座钢架棚拔地而起,场面蔚为壮观;

村东,用作食用菌基地的8孔废弃土窑修缮也已近尾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待到后来,富硒小麦颗粒归仓,200亩红高粱、100亩油葵喜获丰收,西红杮栽苗、采摘,食用菌上架、热销……一年间的所见所闻,使记者深切地感知到,田畴沃野间孕育的是盎然生机,涌动的是无限希望。

产业兴旺,为冯南垣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师军平介绍,一年来,村里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利益联结分配机制,作为壮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增强“造血”功能,不断激活集体经济内生动力,千方百计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82万元,与2021年相比增加1200余元,增幅7.6%。

在希望的田野上,勤劳的冯南垣人用双手绘就了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山乡热土新希望

山乡之变一年间,一座座因形就势、错落有致的主题院落修缮完毕,青砖灰瓦间透着时光的打磨,在皑皑白雪与大红灯笼的映衬下愈显古朴喜庆。

2023年春节,随着“冯南垣上过大年”文化活动的举行,这个往昔鲜有人知的小村庄吸引了大量游客纷至沓来。人们在“连心广场”上欣赏精彩的文艺演出,在“初心小院”“知青大院”里追寻旧时岁月,在网红墙前打卡留影,在小吃摊上大快朵颐,在灯影婆娑中流连山村夜景……

春节期间,冯南垣村吸引游客突破5万人次,被央视、山西卫视等媒体报道。

人流熙攘、车水马龙的情景,让村民陈小冬乐见。

往年,他都会去别处赶庙会,今年则和爱人董艳艳在村里摆了一个小摊,以售卖花式棉花糖、爆米花、糖酥果等零食为主,尤其是制作的彩兔棉花糖格外受小朋友的欢迎。

“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省去了我们东奔西走去谋生……希望我们村发展得越来越好,人气越来越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陈小冬的言语里满是憧憬。

梦想照进现实。2022年,为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冯南垣村建设了新村一条街、文化一条街、美食一条街,同时启动老街风貌恢复改造、精品民宿、知青食堂、美食中心、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

这一年,霍州市委、市政府从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区域发展的考虑出发,坚持尊重乡土风貌,不搞大拆大建,注重微更新、轻改造、精提升,留住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编制了《冯南垣片区建设总体规划》。当地立足“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定位,构建起“一核一带三片区”空间架构。“一核”即以灾后建设冯南垣村为核心;“一带”即以古驿道串珠成链,进一步修缮盘活烽火台、玉皇庙、周厉王墓、白壁关古战场等历史文化遗存,开辟古驿道历史文化游专线,打造古驿道文旅融合带;“三片区”即冯南垣村与师庄村融合发展片区、周村周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示范片区、老张湾村传统古村落片区。

冯南垣,是一方留有领袖光辉足迹和精神财富的热土。

这一年,临汾市委党校(临汾行政学院)冯南垣现场教学点揭牌成立,作为具有特色资源、特色课程、特色教学方式的重要党性教育平台,正在成为全市党员“党性修养和革命传统”红色教育主要阵地。临汾市人大常委会全过程人民民主工作联系点、临汾市政协有事来商量联系点分别挂牌并积极开展工作。山西大学、西安建大等8家高校在冯南垣设立实践基地,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省校合作为乡村振兴赋能。

截至目前,冯南垣片区已累计接待160余家企事业单位、20万余人次前往参观游学。

…………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霍州市干部群众发展冯南垣片区的信心和决心愈加坚定。

今年立春过后,又一场雪悠然而至,飘飘洒洒地染白了山乡的沟沟坎坎。

瑞雪兆丰年,春意在萌动。随着春节的渐行渐远,冯南垣人抖擞精神,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开始了新一年的奋斗。

铝合金门窗品牌

高档门窗

别墅门窗

高端隔音降噪门窗

上一篇: 山东鲁北企业集团:立志把鲁北打造成智慧标杆示范园区
下一篇: 山亭区北庄镇多举措规范商铺恢复经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