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首批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特色典型案例公布 这十地上榜

Eric 0 2024-12-11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7日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经济的重要论述精神,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山东省委财经办、省发改委联合开展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选树工作,并公布第一批特色典型案例,济南市章丘区、青岛西海岸新区、桓台县、滕州市、龙口市、诸城市、济宁市充州区、沂水县、齐河县、邹平市上榜。

首批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特色典型案例

济南市章丘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章丘区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以国家级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平台,锚定创新发展,强化科技赋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形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四大主导产业。2022年,552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068.1亿元,占济南市比重14.9%;完成工业投资114.9亿元、技改投资73.8亿元、制造业技改投资66.7亿元,分别增长52.1%、37.2%和32.5%,分别列济南市各区县第1位、第3位和第5位。

一、实施亩产效益评价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为更加精准地对各行业工业企业开展评价工作,章丘不断优化完善“亩产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区符合条件的17个镇街的1096家工业企业,分41个行业进行了全面评价。严格按照《章丘区亩产效益评价改革综合评价实施细则》标准,得出了更科学、更公正的评价结果,评出规上和规下工业企业优先发展类企业(A类)、支持发展类(B类)、提升发展类(C类)、限制发展类(D类)四类。通过试行差别化价格政策和差别化扶持政策,制定出台了《关于对“亩产效益”评价企业试行差别化价格政策的通知》和《关于对“亩产效益”评价改革企业实行差别化政策的通知》,重点加大首档企业激励力度,倒逼末档企业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效率,精准施策,靶向治疗,督促企业主动参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全区高质量发展,2021年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贡献达到21.7万元/亩,较2020年度提高14.39%,大大地提升了我区资源要素利用效率。

二、“周末有约”让“项目等会议”变为“会议等项目”,服务效能实现大提升

“周末有约”作为章丘政企互动交流的常态机制,利用区企业服务中心场所,建成“周末有约”会客厅,搭建起企业与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联系互动平台,帮助企业纾难解困。通过建立健全高规格的多跨协同工作机制,区级领导、区直部门、镇街体系化联动,现场参与交流解答,推动问题及时化解;建立闭环式诉求反馈解决机制,依托企业服务中心,畅通线上线下问题反馈渠道,确保问题见底清零;当好服务项目“主攻手”,让“项目等会议”变为“会议等项目”,主动对接项目需求,一对一解读业务审批流程,让项目单位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截至目前,“周末有约”活动共举办26期,为10家新材料企业落实扶持资金1309万元,促成1000家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达成金融合作额度达1500万元;为50余家企业解决手续办理难题62个;支持亿元以上企业技术改造升级18项。该项机制受到企业普遍好评,有力地促进工业经济企稳向好。

三、科技创新赋能,增强明水经济开发区承载能力

国家级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突出平台打造,延长六大产业链招商,塑造产业发展集聚优势,全力加快实施科技赋能,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立了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联盟,打造创新联合体,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一方面,支持指导企业争创各类研发平台,设立了精密成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山东分中心,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山东先进材料联合研究院被评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另一方面,突出企业梯次培育,建立起8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梯队,6家园区企业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家企业认定为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9家企业入选省级瞪羚企业,88家企业认定为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组建汽车产业链与食品包装医药产业链工作专班,绘制出“一图五单”,精准开展招商,新签约项目31个,合同总投资额155.17亿元,制造业项目占比80.65%。与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中国移动通讯集团济南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制定工业互联网园区分类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工业互联网园区平台系统搭建工作。

青岛西海岸新区:加速王台老工业区蝶变

芯屏产业新城

2022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91.9亿元,同比增长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占GDP的比重达到27.8%、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4.8%;成功获评首批山东省工业强县(区),跻身“中国工业百强区”全国排第11位、山东省首位。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工作部署,高效能建设专业园区,推动王台老工业区从传统产业小镇向现代芯屏产业新城加速转变,“芯屏新城”雏形初现。

一、着眼新旧动能转换,统筹谋划区域发展空间布局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产城一体谋划。高标准研究确定33.95平方公里范围内五大功能区布局,规划承载人口22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6.56平方公里。二是突出土地保障,设立专业园区。借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清理低效小企业470多家、低效建设用地4944亩;拆除老旧居住区和城中村3103处房屋,清腾土地1646亩,设立全市首个新型显示专业园区。三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配套质量。投入75亿元,“一揽子”实施道路水电气暖等配套工程,完成外围“三横两纵”主干路网建设,新建、改造内部道路12.5公里,铺设各类管网105公里,开放城市公园5处。

二、锚定新兴产业发展,以项目推动产业链群集聚

一是靶向引进龙头项目。引进京东方显示模组龙头项目,历经14个月实现规模量产,达产后年产值超100亿元,年均税收2.6亿元,分别是原用地范围内所有企业总和的20倍和15倍,实现了质的飞跃。二是精准配套链条项目。已签约落地福建万达等总投资874亿元的重点项目26个,总投资约775亿元的9个项目正洽谈推进,全市首个新型显示产业园雏形初现。三是科学设定园区准入标准。出台《招商引资重点产业项目评审办法》《产业园区项目评审办法》,千亩专精特新产业园正加快建设;占地120.8亩、一期已投用的联东U谷光电显示产业园已签约入驻企业28家,其中高新类7家、规上类7家、光电类5家。

三、聚焦推进产城融合,强化功能导入和活力提升

一是高质量保障人才需求。推动京东方与11所高职院校签约合作共建“芯屏产业”人才实训基地,引入人才4000余人;打造集居住、休闲、服务于一体的“青屏乐园”租赁型人才公寓;正在加快建设定制化“专家公寓”。二是高标准建设安置用房。集中规划、快速推进安置区建设,其中,总投资5.2亿元的一期安置项目于2022年底竣工交付;总投资45亿元的二期安置项目于2022年8月开工建设;统筹建设社区经济发展用房7.6万平米。三是高起点导入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建设117万平米的商业综合体、总投资23亿元的中小学及医疗机构等项目,开投大厦等高端总部楼宇拔地而起,成为城市新地标。

桓台县:加力拓链强链,提速迭代裂变

练就工业强县争先出彩新实力

近年来,桓台县立足工业基础优势,锚定绿色低碳高质量方向,聚焦降油增化优存量、建链拓链扩增量,全力打好新旧动能转换“组合拳”,有力推动产业迭代升级、裂变发展,焕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多次入围全国综合实力、投资潜力、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百强县榜单。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2亿元,同比增长3.1%;规上工业总产值1753.54亿元,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5%;固定资产投资148.9亿元,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82.9%,增幅全市第一。

一、企业支撑、项目带动,引领产业延链跃迁

坚持企业为王,优选企业实施“旗舰”“雏鹰”培育行动和“冲击新目标”三年行动计划,集中要素资源精准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累计培育“中国企业500强”2家、“中国民营制造业企业500强”3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64家、瞪羚企业12家,独角兽企业在全市率先实现零的突破。坚持项目为王,紧盯产业体系关键节点布局重大项目,四大骨干企业集团均连续两轮策划实施百亿级项目群,聚烯烃、氟硅新材料产业纳入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授予桓台“中国膜谷”和“中国膜产业示范基地”称号,石化产业炼化比由7:3调整到6:4,三年内调整到3:7,打造绿色高端新材料产业基地。

二、平台聚势、要素融合,助推产业拓链提质

高质量完成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按照“园中园”模式一业一园建设5处专业园区,探索市场化管理运营模式,累计吸引近200家企业入驻,推动聚氨酯、氢能、膜、生产性服务业集群集聚发展。坚持挂优靠强,发挥重点产业和“链主”企业比较优势,与中化、金光、山东高速等央企强企达成实质性合作,产业能级跨越式提升。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通公铁水联运大通道,建成海关监管区,开行“齐鲁号”中欧班列,从更广范围链接产业发展要素资源。成立总规模11亿元的3支产业基金,畅通经济发展金融血脉。

三、才智策源、创新驱动,赋能产业强链增效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聚焦创新链叠加人才链,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院士工作站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人才工程工作站7家,培育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6人、省级重点人才工程20人,累计100余名高层次人才受邀来桓考察,会商解决研发、生产技术难题近20个。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占比达44%,东岳集团牵头组建淄博市氢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部“氢进万家”示范工程落地桓台。聚力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共同体,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41项,氯碱离子膜、质子交换膜等10余个项目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进口替代,相关技术获中国专利金奖、省级技术发明特等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不断巩固做强产业开拓式跃进“策源地”。

滕州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聚力推进

“工业强市”战略

近年来,滕州锚定“加快现代化强市建设步伐、在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定位,聚焦聚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奋力走出一条具有滕州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901亿元,增长4.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3.59亿元,增长6.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4%。滕州市成功入选2022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制造业等10个百强县市,获评全省工业十强县等5个十强县,蝉联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在全国百强县中位列第29位。

一、抓工业、强产业,在动能转换上攻坚突破

纵深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聚焦滕州市“633”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培植壮大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年营业收入分别达到300亿元、330亿元、130亿元,同比增长7.1%、10%、18%。滕州市中小数控机床产业集群入选首批次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煤基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实施“247”领航企业培育计划,持续做大做强山能鲁化、联泓新科等46家链主龙头企业,2022年新认定专精特新、瞪羚、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企业53家,营收过10亿元企业达到15家,规上工业企业突破360家。

二、抓园区、强载体,在园区建设上攻坚突破

聘请同济大学吴志强院士团队高标准编制滕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推动开发区与高铁新区、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融合发展,积极打造全国一流开发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平台载体。滕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21年6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实现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33亿元,增长13%;税收收入实现45亿元,增长7.2%。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紧紧围绕建成全国一流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定位,2022年产能突破500万吨,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智慧化工园区建设单位。高铁新区总规划面积67.15平方公里,在建项目24个、总投资达到450亿元,鑫迪家居工业4.0智能制造产业园、三维国际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全力打造发展新高地。

三、抓要素、强保障,在赋能发展上攻坚突破

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优先将土地、能耗、资金等要素用于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近三年盘活处置低效闲置、批而未供用地1.26万亩,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60.48亿元,争取上级各类无偿资金100亿元,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大科技创新驱动力度,以惠众电商创业园列入国家众创空间为契机,优化聚合114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资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60%。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建立“企呼政应、接诉即办”企业诉求解决工作机制,2022年共解决企业诉求467件,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7.48亿元、“六税两费”减免6608.95万元。“企呼政应、接诉即办”典型经验先后被全国80余家主流媒体和相关门户网站宣传和转载,成为滕州营商环境“善政”金招牌。

龙口市:聚焦实体经济做大做强,打造

县域高质量发展山东龙头

龙口市始终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攥紧抓实,聚焦实体经济做大做强,解放思想、创新突破,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企业服务提优、载体扩容提质,矢志打造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全国先锋、北方样板、山东龙头。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年保持千亿、百亿规模,2022年分别达到1382.3亿元和113.8亿元,综合实力跃升至全国百强县第九位,稳居全省首位。连续三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一、用好“激励法”,催生项目建设“加速度”

打好“督、晒、评”组合拳,激干劲拼作为。“督”即组织专门力量沉到一线督进度,就地生成市级领导、部门单位和镇街区“三方督办单”,以“手递手交办”的形式倒逼责任主体大干快上。“晒”即依托挂图作战平台“晒进度”,实行“蓝黄红”三色管理,标识“黄、红”的限期改进、跟踪问效,以“屏对屏公示”的形式促使责任主体加力提效。“评”即组织集中观摩评进度,打分排名并授予“羚羊奖”“蜗牛奖”,以“面对面打擂”的形式撬动责任主体争先创优。2022年,总投资3100多亿元的117个龙口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全部达到乃至超额完成年度投资额度。

二、打好“服务牌”,为企业发展助力赋能

创新推行“大、小专员”服务企业制度,靠上帮扶100户重点纳税企业和657户中小企业,企业发展与干部考核直接“捆绑挂钩”,考核结果纳入干部执行力档案,结成企业、干部“命运共同体”。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听取意见、解决问题,组织企业家走出去阔眼界、觅商机、取“真经”,全市涉企重大会议企业家登主席台、领奖牌、站C位,深度营造尊重、爱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龙口市荣膺全省首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殊荣。2022年,全市拥有规上工业企业303家,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18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72家,省级以上“瞪羚”企业15家;上市企业达到12家,数量稳居全省县域前列。

三、搭好“强载体”,厚植招大引强“虹吸力”

在做优营商环境的同时,锻精拉长高端化工、高端铝材料、数字与信息技术等“十大产业链条”,扩容高端低碳绿色新材料产业园、新材料科技产业园、东海生命科学产业园等“六大产业园区”,充分发挥“岛、园、气、港”集聚优势,综合采取组团招商、小分队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云上”招商等多种方式,精准布局、精准推介、精准招引,让投资客商真切感受到发展潜力。2022年,成功举办华为城市智能体与云产业大会、上海招商推介会等重大活动,总投资1400多亿元的53个项目集中签约,涵盖高端化工、先进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能源等众多前沿领域。

诸城市:大力实施“产业强市、工业优先”战略

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诸城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聚焦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好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三篇文章”,大力实施“产业强市、工业优先”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5.5亿元,同比增长4.9%。连续两年荣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连续三年被省政府表彰为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获批首批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省工业十强县,中宣部“走进县城看发展”进行了专题报道。

一、聚焦优存量,做大做强现有产业企业

坚持“谁发展就支持谁”,完善提升“1+5”产业体系,商用车及零部件产业、现代食品加工产业入选省主导产业集群;健康食品及预制菜加工产业集群入围全省特色产业集群综合评价前10名;2022年生物医药全产业实现利润8.2亿元,同比增长88%。创新实施工业企业划型服务,集中优质资源要素支持97家骨干龙头企业转型发展,采取记账式、清单式、公示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深入推进“拿地即开工”,印发实施全省首份县级《“首违不罚”事项清单》,被评为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培育起规上工业企业纳统502家,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企业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上市企业达到7家。

二、聚焦扩增量,千方百计推动上新创新

坚持“老树发新枝”和“筑巢引新凤”两手抓,以十大工业园区为主战场,实施亿元工业项目招引行动,聚力在新经济新产业“招大引强、招先引优、招新引特”,围绕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先后引进山东永创呋喃树脂项目等11个项目,总投资超过40亿元;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福田M4电动车产品、奥扬新能源装备制造、盛开达新能源汽车部件生产基地等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推行重点项目指挥部制,实行一周一联系、半月一联席、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点评、半年一观摩“五个一”调度推进机制,推动重点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谷雨项目35天实现“五证同发”,2020年以来实施过亿元项目300余个,列入省级重大重点项目53个。

三、聚焦提质量,强化创新要素蓄势赋能

大力实施“三换三名一赋能”,加快电商换市、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积极培育名企、名品、名牌,全面强化数字赋能,2022年实施制造业技改项目144个,有9个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列入省“揭榜挂帅”榜单,诸城外贸、得利斯入选省民营企业百强,福田领航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通过省级评定,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激发创新活力点燃发展引擎,实施“一企一平台”工程,推进科技型企业规模、质量“双提升”,2022年新增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获批省科技领军企业3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专利授权和发明专利授权分别增长27%和21.8%,全省单槽产能最大的电解水制氢装备成功下线,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

济宁市兖州区: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兖州样板”

兖州区锚定“综合实力跻身全省三十强”目标,把“大抓产业、大抓先进制造业”作为头等大事、主攻方向,通过“抓点扩面、建链延链、强企育群”有效措施,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引领区”,着力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兖州样板”,先后获评山东省工业强县、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山东省外贸高质量发展先进区、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重量级荣誉。202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0.14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工业增加值258.6亿元,同比增长6.5%,占GDP的比重达到43.1%、提高2.1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187.94亿元,同比增长14.3%;实际利用外资12606万美元,同比增长25.1%。

一、“抓点扩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做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擎

一是实施精准招商引进一批重大投资项目。组建5个产业招商专班,相继吸引京东、苏宁、今麦郎、益海嘉里等一批知名企业落地兖州,华科创智、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二是依托现有企业打造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坚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为重点,鼓励和帮助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实施总投资269亿元的102个技改项目,其中15个纳入省级技改导向目录。三是强化领导包保建设一批重点产业项目。通过挂图作战、领导包保、现场办公等方式,集中推进总投资634亿元的149个过亿元项目,今麦郎高速挂面、电子信息产业园芯片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建成投产。

二、“建链延链”,培育核心产业链条,集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效应

一是聚焦主导产业绘制“全景式”招商图谱。设立5个产业研究所,绘制“全景式”产业链图谱,锁定目标区域、目标企业、目标项目,实现“招企业”向“招产业”转变。二是聚焦骨干企业细化“清单式”突破方案。精心制定建链、补链、强链、延链突破方案,依托太阳纸业成立联合招商专班,建设纸制品产业园,年产5万吨食品级淋膜纸建成投产;绘制新能源产业图谱,推动宁德时代上下游项 目落地建设。三是聚焦重点区域实施“精准化”招商引资。瞄准德国、拓展欧洲,建设中欧国际产业园,在全省率先开通直达欧洲腹地的中欧班列,德国罗特勒年产500台高档精密数控机床等6个项目建成投产。

三、“强企育群”,推进制造强区建设,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集群

一是打造梯次强企方阵。成立制造强区建设指挥部,常态化开展“书记区长企业家恳谈日”活动,助推太阳纸业、华勤集团冲刺千亿强企,国际焦化创200亿强企,益海嘉里、今麦郎、金大丰等创100亿、50亿、20亿强企。二是做强优势产业集群。鼓励企业通过技改扩能、智慧融合、品牌提升等方式加快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三个千亿、两个二百亿级产业集群。三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创新“2346”科技赋能服务体系,量身定制“启航、护航、领航”政策包,紧贴主导产业建设科技平台。全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1家,获评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区。

沂水县:加快实施工业再造行动,筑牢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压舱石”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近年来,沂水县坚持工业强县首位战略,大力实施“工业再造”工程,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730.1亿元、增长15.7%,税收18.7亿元,占全县总税收的51.4%,连续三年被省政府授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一、聚焦链式发展,加快产业育新再造

坚持传统产业转型与战新产业培育“两条腿”走路,明确高端食品、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和战略性新兴产业“3+1”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方向,梳理10条优势产业链、20家链主企业,布局建设“3+1”产业集聚区,谋划设立技术研究院所,加快链式招商、链式培育、链式创新,推动产业成势、聚势、增势。比如,围绕玉米淀粉深加工产业,多方对接国内领军企业,促成龙头企业大地玉米公司新上全产业链智慧工厂项目,开展玉米全产业链深加工,生产药用淀粉、阿洛酮糖、肌醇等40多个系列高端产品,将一粒玉米吃干榨净、高效增值,串起了一条“黄金产业链”,带动沂水县淀粉糖及休闲食品产业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

二、聚焦培优扶强,加快企业鼎新再造

坚持骨干带动、加速再造,设立2000万元技改奖补专项资金,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强创新驱动,加速“小升规、规壮大”。突出骨干带动作用,健全34家优质骨干企业服务专员、联络专员、企业秘书三级专班服务机制,集中政策、集聚资源,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比如,恒泰纺织公司在政策服务激励下,投资12.8亿元新建纺园高端智能织造项目,购置必佳乐、范德维尔等世界先进设备170余台套,开发生产液晶摩擦布等新型产业用纺织品,成功从民用纺织品向产业用纺织品过渡,成为京东方特约供应商,实现了“一步跨越二十年的爆炸式发展”,再造了一个新恒泰。

三、聚焦提速增效,加快服务创新再造

坚持“项目为王、企业为尊”,在全面落实上级惠企政策的基础上,设立1.6亿元工业强县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印发工业十条、金融十条、人才十条、服务十条,集成“政策包”,开展“送政策上门”活动,提升政策直达效率、激励效能。开展企业全生命周期“链条式集成”改革,建立重点项目招引、落地、开工、建设“四库联动、动态递补”机制,实施重点产业项目全流程服务管理、闭环式问题化解,优化重大项目专班服务,推动项目招引、落地、建设提速提质提效。以“集成高效、极简审批”为目标,以企业办事主题和办事周期为轴线,创新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六个一”极简审批模式,深化“一次不用跑·全程帮代办”服务,用政府的“辛苦指数”换取企业的“发展速度”。目前,项目从立项到不动产登记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45个工作日之内,审批效率提升50%以上。创优生物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9个月,纺园织造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10个月,均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建成、当年投产。

齐河县:聚力建设现代化新型工业强县

打造山东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齐河县聚力在建设现代化新型工业强县上率先突破,抓龙头、上项目、培产业,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规上工业总产值490亿元、营业收入542.8亿元,连续8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入选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强县。

一、全力搭建工业强县“四梁八柱”

坚持“龙头带产业、产业延链条、链条成集群、集群建园区”,制定22条突破性政策、12项全要素保障,培强“1+1+5+2”千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山东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实行县级干部一张服务卡、一个微信群、一月一次对接会、一张动态问题任务清单“四个一”包扶机制,深化项目、要素“双挂图作战”,195名干部驻企包保,全力破解企业难题。

二、大力推进工业强县“聚链成群”

大抓龙头,坚定不移支持永锋、金能齐河本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永锋与宝武共建德瑞智能制造产业园,金能接续开工建设新项目,3年再造两个新永锋、两个新金能。大抓骨干,开展工业企业30强、创新成长企业30强培植行动,推动“百项技改、百企转型”,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12个,形成齐河区域经济和创新发展新优势。大抓集群。放大高端装备制造入选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优势,支持宝鼎、米科思等领航企业开展供应链配套对接。实施新能源汽车“整车+配套园区”工程,打造百亿级规模。聚合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全领域技术攻关,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高地。大力发展高端食品产业,建设黄河流域(山东)现代农业科学城和小麦、玉米育种产业研究院,建设中国食品名县。大抓园区。产城融合推动齐河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确保齐鲁高新区创成省级高新区。建好用好鼎梁、森峰等“区中园”,打造发展强劲增长极。

三、加力提速赋能工业强县“率先突破”

开放赋能。坚持“项目为王”,强力突破招商引资,同时盯紧盯牢91个产业项目,延续保持强劲增势。数字赋能。深度对接海尔集团,协同建设工业互联网,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平台赋能。推动平台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强满易物流、物泊科技等平台,建设“云商产业园”,整体发展水平进入全省前列。营商赋能。常态化开展“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确保“拿地即开工、验收即拿证”,打造最优营商环境高地。要素赋能。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落实省三批“政策包”,制定先进制造业强县22条、纾困解难39条等惠企政策,让各类资源向好项目聚集。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切实提升城市“青和力”,形成近悦远来的区域发展生态。

邹平市:加力提速发展工业经济,探索打造

绿色转型“邹平经验”

2022年,邹平市工业营业收入实现403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1亿元,全省领先;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44.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6%;获评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列百强县第37位,获评山东省首批工业十强县;连续18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被确定为山东省对标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之一。

一、“四链融合”,打造全国标志性铝产业基地

坚持供应链、能源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邹平高端铝业获评科技部“国家高端铝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工信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一是打通“供应链”。魏桥创业牵头组成“三国四方”联合体—“赢联盟”,建成自几内亚到国内的铝土矿供应链,年进口量占全国的31.9%。二是重塑“能源链”。建成再生铝项目128万吨,能耗、排放不足电解铝的二十分之一;布局实施1000MW的光伏发电项目,为铝业换“绿动力”。三是升级“产业链”。引进德国、日本、上海、广州等地铝深加工项目70余个,邹平铝综合加工能力突破500万吨,中高端产品占比超过70%。四是赋能“创新链”。与中科院合作建成山东省高端铝制造与应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国家级先进铝基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二、全方位降碳减碳,探索绿色转型“邹平经验”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全领域掀起“低碳革命”。一是产业减碳。关停转移电解铝255.2万吨、钢铁1952万吨、焦化450万吨,淘汰燃煤机组411.9万千瓦时;通过再生铝替代、四新产业发展,近4年邹平工业产值增长490亿元、碳排放降低1000万吨。二是能源变革。布局建设1000MW分布式光伏项目,新能源发电量年均增长13%。三是运输重塑。货运铁路开通运营,山东港口邹平内陆港同步揭牌,小清河港口加快建设,年内铁路货物吞吐量达2000万吨、占大宗货物总运输量的18.2%,碳排放减低90%。四是技术创新。实施技改全覆盖,出台绿色化、智能化技改激励政策。实现纺织工厂全链智能化,单位产品能耗下降10%。开发全球首创的600KA特大型电解槽技术,电解铝能耗、烟气净化效率等国际领先。

三、惠企温心,用情用力“成就企业家梦想”

坚持政企同心、精准服务,建立五个零“服务机制”,厚植企业成长沃土。一是政企沟通“零距离”。吸纳122家企业成立企业家协会,设立优秀企业旗帜广场,开展“e盏茶室”政企沟通活动,收集企业梦想、回应企业诉求。二是问题解决“零推诿”。组建2000人驻企服务队,深入2万家企业走访服务,企业问题即接即办。三是办事效率“零延误”。设立工程并联审批、三级四方联动、服务满意度回访“3大中心”,将项目审批的8个部门、40个环节全部纳入,实现帮办带办、一窗办理。四是企业发展“零负担”。设立1亿元、10亿元两大支持基金,推送惠企政策170条、不罚轻罚清单320条,2022年落实退税减税降费31.3亿元,制定出台鼓励新上工业项目、技改全覆盖奖励政策,助力企业“轻装上阵”。五是负面行为“零容忍”。开展“纪企直通车”,对企业意见跟踪督办,严厉查处破坏营商环境行为。

铝合金门窗品牌

高端系统门窗

高端隔热门窗

上一篇: 山东省阳谷县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下一篇: 山东铝合金型材市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