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志》:五轮总体规划,彰显古城文化特色

小智 0 2024-12-10

1988年起,青州市树立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理念,编制并实施3轮城市总体规划、30多项城市专业规划和镇村总体规划。 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镇村建设,城市功能和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成区由1988年11.8平方千米扩至2013年48.7平方千米,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约37万人,占全市人口40%.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旧城拆迁改造仅限小范围 “拆旧改丑”。2006年,市民休闲娱乐中心拆迁建设工程顺利完成,全市旧城拆迁改造步伐加快。 是年起,古城保护修复,重焕新姿。2013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88-2013年,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构建市域大环境绿化体系,综合整治流经城区河道和重点小流域, 建设垃圾填埋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至2013年,城市绿地247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6.2%,人均绿地25.7平方米,获山东省园林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

20世纪80年代,青州市城镇住宅实行福利分房。1992年起,城镇住房制度改革,逐步取消住房福利分配,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2005年起,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多元化户型住宅小区相继建成.至2013年,全市形成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为主住房保障体系,有房地产开发企业15家,开发规模900多万平方米,建成住宅小区100余个,商业用房开发规模130多万平方米。

1987年,青州市升展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修订 《青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城市定位和空间发展布局,彰显古、青特色,使青州古城历久弥新。 2003年7月,成立青州市规划办公室,承担市建委、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规划管理职能; 2005年8月,更名为青州市规划局,主管全市城乡规划。1995年,2003年、2013年,编制三轮城市总体规划,每轮规划均对上轮规划修订完善,体现时代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其间,编制完成城区规划、东部新区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南阳河提升改造工程规划等30多项城市专项规划和镇村总体规划。

第一节 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轮总体规划

1986年12月,市政府委托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订(简称“1987年版”)。 城市性质定位为轻工机械为主的风景、文化旅游城市。规划期限为1987-2000年,规划期末城区人口18~20万。城市中心区由范公亭路、云门路、尧王路和玲珑路围成,实现市商业金融业中心、市行政中心,市科技文化中心,市体育中心、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容景观中心6大中心功能。 生活居住用地规划以成片改造旧城为主,拆平房,建楼房。 控制城区居民扩建一层居住用房,严禁集体建一层居住用房。

在胶济铁路北、中所北、东关东北等区域建设生活小区(或住宅组团)。完善道路系统,建成驼山路和驼山大桥; 拓宽改造青州路,改建瓜市桥; 规划西环路,引开过境车辆。南北向主干道:青州路、云门路,石坊路驼山路;东西向主干道:尧王路、范公亭路、北城路。城市外环:过境路。城市内环:青州路、范公亭路,驼山路、尧王路。主干道宽35~40米。城西北沿胶济铁路留出3米宽绿带,以备铁路站场扩建之用。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绿化覆盖率由25%提高到35%。重点搞好“四园五带”绿化建设。 “四园”即范公亭公园、偶园、松林书院、北城公园。“五带”即南阳河绿带、荷花湾绿带、铁路防护林带和两条工业防护林带。

第三轮总体规划

1995年4月,市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进行第三轮总体规划编制。1998年10月,省政府批复(简称“1995年版”).城市性质定位为历史文化名城,以机械轻工为主导产业的风景、文化旅游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2010年,规划期末城市建设总用地30.57平方千米,城区人口30万人。确定城市空间主要拓展方向在城区北部、东部,规划期内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为控制南部、适当发展西部,重点向东、北部发展。

安排4个工业区:胶济铁路以北工业发展区,城西高科技工业区、胶济铁路以南城东工业区和城里工业区。城区规划8个居住区。规划市级行政办公中心在范公亭西路,将范公亭路逐步建成行政办公街。设市级商务,商贸金融中心1个,在云门山路青州路中段,尧王山路以南,瓜市村一带设居住区级商业服务中心8个.建设市文化艺术中心,娱乐中心和体育中心。增设3所中型医院。发展西南部市级科研文教区。绿地系统结构由穿城而过的滨河公园,三大绿环,三大绿楔和两纵三横五条主要道路绿化带共同组成。规划道路基本呈方格网状,城市外环路由新西环路北环路、东环路和南环路组成。

第四轮总体规划

2003年,市政府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第四轮总体规划编制.2011年,省政府批复(简称“2011年版”).城市性质定位为以发展机械,商贸旅游业为主的历史文化名城。总体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城区人口近远期规划为39~45万人.城市主要向东部和北部发展,适当向南部和西部发展。规划整体空间形态结构概括为“三山二水映古城,四轴五片画青州”.市域形成“一心三点、三轴、四片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一心: 青州城区;三点:谭坊镇、庙子镇、高柳镇;三轴:胶济线、高速公路等构成东西向运输大通道,以济青通道为依托、 以庙子镇为端点形成一条由青州城区向西部山区辐射的二级轴线,以济青通道为依托、沿津汕高速向北延伸、以高柳镇为节点形成一条由市区向北辐射的二级轴线; 四片区:中部城镇区、东部城镇群、西部城镇群、北部城镇群)。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目标是:形成“十一纵、九横、两环”主干道格局(十一纵:西外环路、驼山路、纬二路一玲珑山南路、玲珑山路、云门山路、青州北路一青州南路、工业北路一工业南路、东方路经三路、东外环路、青东路;九横: 将军山路、南环路、范公亭路、尧王山路,北城大街、康屯路,北环路,中心路、北外环路;两环:北外环路一东外环路一南环路一西外环路,北环路一东方路一南环路一驼山路)。总体形成“一廊三片、两环三带、三山二水”绿地布局结构(一廊: 主要景观绿化轴线,即南阳河滨水绿化带;三片:由城市西南部的范公亭公园、南阳河公园和王府游乐园组成的公园群,城市中心市民公园及城市东面高教科研区,北面科技公园;两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环一外环路防护绿地,城市生活环境景观环一内环路公共绿带;三带:铁路沿线防护绿带、北部工业区防护绿带、北阳河生态绿化带;三山:云门山、驼山、尧王山;二水:南阳河、北阳河)。

优化工业用地布局,缓解老城区生产与生活矛盾,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矛盾。 考虑远期城市功能需要,结合工业用地、公建用地和城市对外交通用地布局,统筹合理安排城市仓储用地,为区域周边地区和城市生产生活提供有效服务。 结合城市景观规划,对城区范围内历史文化遗迹和历史建筑、城市空间特色、旧城范围内城市格局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旧城城市格局保护,老城区风貌保护和视线通廊的要求; 对重点地段、主要文物建筑等需要重点保护和公共利用的对象,提出保护范围控制和环境整治要求。 力争把青州建设成一个古朴厚重、熔旧铸新、自强不息的历史文化名城。

第五轮总体规划

2013年,市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第五轮总体规划(2016-2030年)。该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是坚持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近期与远期相结合、传承青州传统特色。城市性质定位为山东省中部重要海陆物流节点城市,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商贸旅游业发达的生态宜居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至2020年控制在59万人,至2030年控制在85万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至2030年控制在94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11平方米以下。结合全市城镇化发展战略,以强化区域竞争力、增强城镇化承载力、坚持品质开发为原则,形成“一区两翼三带”市域发展空间框架,支撑全市城乡统筹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提出主城区未来发展方向为东进、北展、南优、西控。 规划区整体形成“两城四区谋发展,三山四水映青州”的空间发展框架。城市建设用地拓展方向以向东、向北为主,形成“三心、三轴、六片”空间布局结构(三心:东部现代中心、老城传统中心,北部创新中心;三轴:城市功能拓展轴,城市产业拓展轴,城市综合发展轴;六片:“三主三辅”六大功能片区,“一主”为老城区、东部新区及北部产业片区,“三辅”为尧王山特色片区,东部花卉特色区及南部特色片区)。青州古城保护空间框架规划为“三街二区一名胜、双河双轴贵三城”,努力打造“古城居中,双水环抱,六山联翠于西南新城发展于东北”的山水城市框架。

本文出自《青州市志(1988——2013) 》 主编:田立胜 青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校稿:游金地全媒体

系统节能门窗品牌

系统门窗品牌

隔音降噪门窗品牌

断桥铝门窗品牌

上一篇: 《问政简报》(5月23日)新农村建设后房子门口无路可走?宁都县“五型”办回复…
下一篇: 《韭花帖》逞味千年,三个版本谁最真?45年后因何去向不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