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点缺点同时定制中国特供车值不值得购买
81
2025-01-17
阜宁于雍正十年(1732年)设立县治时,原来的“庙湾场社学”被定为阜宁县的县学(县学:古代的一种教育机构,只有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三场考核通过的秀才,才能上县学)。到了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知县陈科铝认为此地过于狭小,不足以表达对孔圣人的虔诚敬意,于是筹款改建。
阜宁“县学” 复原图
嘉庆十七年(1812年),知县陈玉成拨付款项对县学进行大规模修缮,山长刘宝树为此立碑记载。二十二年(1817年),知县裘增庆重建了明伦堂、尊经阁、斋房和学舍。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知县钱兆麟重修了大成殿,并堆砌石头建成月台,整治了文渠。咸丰六年(1856年),训导乔锡与历任知县顾思尧、龚舫、白联元以及邑人江大均共同出资重建了两庑(wǔ)、明伦堂、东西斋房,并修缮了崇圣殿、尊经阁、奎光阁和文渠,宫墙内外焕然一新,还建了三座石质的棂星门。
知县钱兆麟重修大成殿 复原图
咸丰十年(1860年),阜宁受龙卷风灾害,县学大多数建筑在暴风中倒塌。同治元年(1862年),知县毕培贞按照原来的基址,用砖块重建了牌坊。八年,训导武克对殿庑进行了大修整,清理了文渠。九年,知县沈国翰和训导崔耀曾重新修缮了大成殿的后檐。
知县毕培贞按照原来的基址,用砖块重建了牌坊 复原图
光绪元年(1875年),重建了尊经阁。七年,知府孙云锦制定章程,由大均之子、邑贡生江启珍负责每年的修缮事务,历经四年,期间的知县蓝、朱、苏、阮等人与训导周传诣共同建造了大门和西牌楼、东庑,并恭成了钦颁的“斯文在兹”匾额,新建了泮宫神龛、各屏栏和橘门,并大规模修缮了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东西斋房。
清代阜宁县学 复原图
还建了桥梁、整治了水渠、铺设了地面,增添了匾联、旗扇、灯具和节祭用品等器具。训导周传诣捐资建了一圈内泮的栏杆。知县朱公纯拨款购买了学官后的相连基地,北至街道,西至路边,东与考舍相连,修建了奎光阁,并安装了窗户和回栏。
这些建筑一直到民国初年,都依然存在。后经历民国动荡、日军的焚毁,这座始建于明代的阜宁“县学”终于不复存在,只能在史书里找寻到它昔日的辉煌与风采,让人不禁感叹历史的沧桑变迁。
曾经的县学 被焚毁
除了“县学”,阜宁在清代还有一座“观海书院”。
观海书院位于原阜宁县城城内的东南角。最初,庙湾地区没有书院(阜宁县之前称庙湾镇),明代的海防同知(官职名)杜绳甲在大魁楼聚集了许多士子进行讲学。到了清朝康熙二十五年,海防同知郎文煌开始在废弃的五通庙位置设立“观澜书院”。不久后,因为海防署后的社学倒塌,便将观澜书院改为社学,而书院则不再存在。
废弃的五通庙
到了乾隆年间,知县李元奋将西门外的紫阳庵改为“紫阳书院”。乾隆四十年,知县阎循彬认为城西的书院过于狭小,而旧观潮书院靠近湖边,面临潮水,有利于文明启发和人才培养,于是便将书院迁移到那里,并改名为“观海书院”。
观海书院
嘉庆六年,知县宗守在学宫的左侧建造了文昌宫,并在其后移建了观海书院,大致位于今天的阜宁县实验小学石字路校区(老阜宁中学)。
1906年,清王朝废除了科举制度,观海书院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转变为后来的“阜宁县第一高等小学校”。不久,阜宁县第一高等小学校更名为“城厢小学”。值得一提的是,1927年11月,城厢小学是江苏省阜宁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的成立地点。
黄效白
1924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阜宁籍学生黄效白在扬州回到阜宁城厢小学教书。1927年,随着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许多共产党员回到阜宁开展革命活动。同年11月,中共江苏省委江北特别委员会派遣李林到苏北,在城厢小学与黄效白等人接上关系。随后,他们在城厢小学建立了阜宁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