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vian获彩色充电显示器专利让电动汽车充电更便捷
126
2025-01-09
文|马惠彬
(米市清真寺,掩映高楼间)
米市清真寺是德州城历史上的第一座清真寺。明初约洪武三十年(1397)前后,桥口街和米市街的伊斯兰群众,以收敛乜贴的办法在古运河边建成。在它的周围有董子读书台、柳湖书院、九达天衢等名胜古迹。清真寺融古朴、典雅、简洁、威严于一体,系中华民族传统风格与伊斯兰教文化相结合的一座清真寺,当时号称“德州清真寺”。
该寺院建成后,特别是永乐帝移都北京后,明朝的外交一度达到了高潮。因该寺院与安德水管驿对门,故接待了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外国使团。其中苏禄国东王病逝后就停放在该寺,其葬礼就是由该寺的教长主持进行的。
该寺历任教长均是资质较高的大阿訇。山东著名的经学大师常杰大阿訇,就是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在这里穿衣挂帐的。德州解放前后,首届人大代表陈玉章阿訇、抗日名将马本斋的随军阿訇蔡永清,均在该寺任过教长。
原米市清真寺的正门朝东,大门楼是个20多平方米、青砖青瓦、古朴典雅的高大中式门楼。门楼的脊顶上是青砖雕制的脊檐,脊檐高约40厘米,两头云彩文的雕花微微翘起,中间雕刻着象征吉祥的各种花卉吉鸟,山脊上各坐着五个砖雕的神兽。
大门外是七步砖框青石的台阶,上了台阶在约十几平米的小平台上,抬头可见两扇朱红大门的正上方,悬挂着一款黑底金字的牌匾。牌匾正中是正楷的“清真寺”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落款处是四句七言诗、农历年月日及赠匾人的名讳“马骏”。
进了大门是约3米宽由青砖铺成的甬路,甬路的两边是白灰抹面的土坯墙,墙头上用青砖青瓦盖顶,貌似一条约6到8米长的无顶连廊,甬路直通寺院的二门。
寺院二门是砖木结构以木为主的建筑。整体面积小于大门楼,前脸由青砖砌成,门楣、门槛、朱红的木门均小于大门。门楼顶部的模式与大门相同且均小于大门,就连砖雕兽也少于大门。二门内部均系木制结构,迎门由紫红色木制活动隔断替代了影壁。该隔断平时不开,人们进出寺院都走二门的两侧。遇重大事宜时才打开,人们方可直接进入院落。方正的院落全部由方砖铺地,有两棵不太高的松柏使院落显的优雅肃穆,端庄而简洁。
迎门的是巍峨壮观的礼拜大殿。米市清真寺的大殿是典型的明朝三楹、单檐五脊、飞檐翘角的建筑,其顶部均挂有青瓦和筒式瓦当。大殿左右的山檐上,均匀的置放着五个动物雕像。青砖雕刻的脊顶两端是高高翘起的螭吻,它尽职尽责的守护着寺院的安全。脊檐的中间是一酱紫色的宝瓶,里面高高耸立着一枚金光闪闪的月牙。
大殿的设计、建筑除了突出了明朝建筑风格外,还突出了伊斯兰教的习俗。它坐西面东是为了穆民们礼拜时能面朝“天房”,故在大殿后檐的中心建有窑殿。
窑殿按阿拉伯语称之为“米哈拉布”。它的作用是为了标定方向,阿拉伯语称“格布来”意为“朝向”。因世界各地穆斯林礼拜时,都应面朝麦加克尔白大清真寺。我国地处麦加之东故应面向西方,所以窑殿应建在大殿的正西方。这就是“米哈拉布”的方位及窑殿的作用。大殿内的立柱之上,均挂有名人赠送的木制楹联。大殿门前的4根朱红立柱顶天立地,前出厦的平台外沿是木制的雕花栏杆,上面光滑宽敞,人们平时可坐在上面休息。大殿的两头均是低矮的小房,系放置餐具的仓库和伙房。
大殿门前院落的左右各有4间平房,统称南讲堂、北讲堂。南讲堂原是讲学用的,德州解放前后,在该寺的南讲堂里曾办过民族小学。北讲堂是阿訇办公和接待来宾的地方。
在北讲堂迎门的条山几上,摆放着两个如同音箱大小的经柜,里面放的是历代大阿訇,在夜深人静做完“大净”并更衣后,在微弱的灯光下抄写的阿文《古兰经》,也称之为《三十本大经》。据说在山东境内存世也较少,故被视为镇寺之宝。就是阿訇要想看或阅读其《大经》时,都必须做“大净”并更衣后方可阅读。如有好奇者欲要用手前去摸一摸经柜,都会遭到呵斥。
大门里甬路的墙北是一排平房,系“水屋子”(浴室)里面有口水井,是供穆民们礼拜前“换水”用的。墙南侧是一个方正的小院落,里面种着花草、灌木等,系宰牲用地。寺院的北面有一个长条形的小院有几间北房,是阿訇和工作人员的宿舍。
“文革”前,米市清真寺的寺管会和阿訇,遵循着党的民族政策,在寺内正常的进行着宗教活动,各种历史文物保护的完好无损。当时任教长的蔡永清阿訇,系原八路军回民支队马本斋部队的阿訇,高层领导及民间都称他为“革命的阿訇”。
“文革”之初,蔡永清阿訇为了保护文物,将镇寺之宝《三十本大经》藏到某乡老家中。结果有人告密,不仅文物被抢走烧毁,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及藏匿文物的乡老革命烈士的母亲,均遭到了无端的批斗、游街和毒打。
“文革”中,寺院被街道改为小工厂。大门上的匾额被摘下,据口传:某人将其当了床板,那知他在上面不仅睡不着觉、还头痛(只是传说不足为凭),最可惜的是该文物就下落不明了。寺院的大门、二门楼均被拆毁、空地也被蚕食,好端端的一个清真古寺,被弄得凌乱不堪、四处漏雨、八面透风,所有的建筑物都成了危房。
“文革”结束后,党中央及时的落实了党的民族政策,该寺院又获得了重生,正常的宗教活动又得以恢复。并又修建了一个简陋的寺院大门。
六百多年来,米市清真寺为传播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增进与各民族的团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历经岁月沧桑其规模已满足不了穆民的正常需求,且因年久失修等诸多原因,该寺的建筑物、特别是大殿山墙的下陷等原因,该寺已成了较严重的危房,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和穆斯林群众的生命安全。
2014年8月20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与支持下,经有关部门同意米市清真寺的翻建工程开始了。在冯良才等乡老的辛勤努力下,在广大穆斯林群众的关注下,经两年多的努力现已竣工。
今天,一座金碧辉煌、古朴典雅、威严肃穆、设施齐全的米市清真寺,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给德州城又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16年6月3日是伊斯兰教的“主麻日”,德州城的广大穆斯林群众,在新翻建的清真寺里欢聚一堂,庆祝米市清真寺翻建落成。省、市宗教界和伊协的领导亲自到场祝贺。
广大穆斯林群众看到称心如意的清真寺个个笑逐颜开,无不感谢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无不感谢市区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他们决心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做爱国爱教的模范穆斯林。
(作于2016年6月3日)
马惠彬,男,1944年生于德州市德城区桥口街,大学文化,企业退休员工。由于我生在运河边、长在德州城,对运河、对德州历史有着特殊的感情,故2005年退休后,便介入了对德州地域历史及德州运河文化的研究,先后写出了有关德州历史和运河文化的文章350余篇、200万余字。先后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上发表了260余篇。写出了各种类型的诗词歌赋等近300余首,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里发表了百余首。已出版《德州史话》 一、二集,《北厂志》、《桥口街志》、《水兽旱船》等书籍。
壹点号玉河微澜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