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大型矿热炉的问题》(一)

Vicky 0 2024-12-10

硅铁40500KVA

说起矿热炉,可能所有搞冶炼的技术人和操作人员、炉长都奇怪、都想知道,为什么小矿热炉指标还可以,可炉子大了,原料更好了,装备水平更高了,有的高低压补偿都有了,设备更精良,可是炉子冶炼指标却更差了,现象就是电耗高,产量达不到设计预期,原料回收率很差,有的炉龄很短。而且这个问题几乎涵盖了所有矿热炉,只是不同冶炼种类有不同的容量上限,都出了类似问题。

除了镍铁稍微好些(后面会解释为什么),并且还有更为规律的东西,就是:硅铝上限容量小,超过12500KVA就很难;工业硅超过16500KVA也很难;电石炉超过33000KVA开始不好运行;有渣的硅锰超过36000KVA也不好了;硅铁大一点,但超过45000KVA难干了;同为有渣的铬铁可以通过单一原料烧结的辅助勉强维持在75000KVA还可以凑合。

而同原料的炉子又有很多不同的冶炼指标差异,大家多数说是人的因素,这确实是人的因素,可是这人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差异?具体落实到那些地方产生的这些差异?为什么原料不动人不换,很多可以短期去改变一些炉子,为什么不培训或改造企业自己很难维持,为什么改造加培训后会维持得很好,矿热炉这头野牛的鼻子到底在哪里?

看来矿热炉冶炼一定有种哲学般的共性和规律隐藏在里面,同时这个规律又被某几种要素控制着,产生了不同的特征和差异。

这些特征具体在哪里呢?在基准电耗的不同;在冶炼种类的不同;在原料导电导热能力不同;在其还原反应的速度不同;在有渣无渣冶炼的不同;在还原反应温度不同;在还原的化学方程式不同;在炉膛内部单层梯度或多层越阶关系的不同;在不同冶炼矿热炉内的容量增量关系不同。

能不能通过另外一个方式和角度去判断矿热炉的状态和操作趋势,完全可以的,我是从新建三台密闭电石炉(31500-33000KVA)入手冶炼的,生产加设计,研究出方向后我发现了其规律,开始预言国内的炉子,预言那些新的炉子结果后来都完全吻合我的验证,比如整个宁夏和乌海的电石炉,后来升阳硅业39000KVA工业硅,到协鑫工业硅,再到施秉恒盛和新疆的大工业硅。

四川协鑫炉子当年我知道就说肯定失败,因为设计错误太多了;施秉是去做低补设备,交流看它闭门造车错误很深,知道后面肯定炉子不会好,料定回款没好结果就离开了(据说后来就没见硅产品,还欠不少设备款)。还有81000-63000KVA电石都精确预言了指标和后期多年的运行结果吻合;中卫45000硅铁也参与过,我当时列出了五个问题和现象,第一个就是变压器设计电压太低,怎么也300-320伏,可是说了两次建议人家不听,后来他们开炉后都一一应验,炉子不正常档位上不去,后来它们自己改了一次干到一档,发现我当年预言是对的,可已经是6年以后事了。虽然现在硅铁72硅可以电耗7000度,可是还是有问题没解决,1)有时产品的碳下不来,碳合格了又会冶炼有亏碳现象,2)冶炼75硅电耗增量大,设备故障率高。这个问题核心原理很深但很清晰,实际上硅铁电耗还能更低,其电耗再低400度电,这个问题就没了,因为电耗低,也只有中卫的硅铁才能达到出这个现象,其它地方都没有机会看到这个传统矿热炉极限条件特征,我很清楚它的问题,就是一代人对硅铁理解的错误和不足,实际上和大硅锰炉电耗和回收率不能兼得是一个问题,只是发生在不同冶炼上体现出来,实际大型硅锰电耗低于3500后,它回收率会和高硅硅锰一样的,就可以实现低耗和高回收率不矛盾。当然中卫硅铁水平还是可以的,已经远远超过其它地方,这只能说明,矿热炉的节能增效潜力是非常大。

还有中卫63000KVA硅铁,当然我一个朋友让我帮忙推荐变压器,我说你别去,他问为什么?我说第一它资金不足,第二炉子必然失败,你钱怎么要回来?他没去到后来他很感激我(人我还记得)。新疆工业硅我当年也精准预期了,我预言的13300度周期电耗指标被企业考核2年之久,可是企业多数都信“专家”。后来新疆大工业硅招了中国很多的炉长,结果最后开的最好的是自己企业8个月的班长和一个在升阳硅业干过的1年半的班长提起来的炉长,这是冶炼的真实故事。

其它的大硅铁炉没投产我们也精准预期了,目前那些人都在企业,中国每一台炉子我们都可以数字化分析精确推理出它的现在指标和问题,预期的指标和那里的人说的现象数据完全吻合。

当年潘达尔那个炉子,开始不正常我想去解决,当时朱总在哪里,我们电话交流了所有情况,当时的二期在建,我和陈晓燕电话交流,我告诉她你二期肯定不如一期,她听了很久,说你来吧,别人不让进,你随时可以来,再后来二期开起来真不行,她按一期改才好了,实际那个炉子现在也不是很好,就是炉龄长点,是大木片冲着,湖北硅石电耗13000度,产品质量一般,未来的33000KVA工业硅,电耗11000以内,日产超过65吨是肯定的。(潘达尔以前朱总在那里还好,他会用人和大格局的管理企业,后来走了指标就很难如从前了,企业一年要多损失一百个朱总的年薪,这就是中国多数的冶炼老板,他们看到别人拿走的,看不到别人带来的)。

其它的大硅铁炉没投产我们也精准预期了,目前那些人都在企业,中国每一个炉子我们都可以数字化分析精确推理出它的现在指标和问题,预期的指标和那里的人说的现象数据完全吻合。包括直流炉多回路,虽然我看不到它,可是微信时代,多个人描述和多个照片和视频,都吻合了我的预言和分析,这就是科学规律,也是知识分子的乐趣,就是为了寻找真相,然后去验证科学和预期和吻合性。

实话说全国的新旧矿热炉我们都在给各家设计或总包投运后的技术分析和数字分析(这是他们自己都不做的),我们也因此建立了矿热炉的数字化库和调查数据,并建模实现更精准的矿热炉数字化预期关系。

看着工业硅和硅铁千里拉原料冶炼也是中国悲剧,原料不行你配套设计改一下去适合粗料多好?为什么死板的那样抄袭设计,这是因为中国没有去人数字化研究原料和设计的关系,千里拉矿,运费比买矿都高,这也是冶炼的中国特色之一。

我操作矿热炉是从陕西6300KVA电石开始,原本是帮朋友决糊问题,后来去发现糊和预期一样没问题,只要炉子正常糊就好了,于是带着忐忑的心,复印纸签了合同(那时候还没有打印机),一天翻好炉后维持三天拿了厂长三个月工资走了。到后来到16500-30000KVA电石,到工业硅、到硅锰、到锰铁、铬铁、改造开炉都精准的实现上述矿热炉多种冶炼的短期翻炉或长期的预期指标和改变,多数冶炼实现的节能在5-8%增产15-30%(含投低补),原料回收率提高3-5%,有些企业指标回去是企业的信用不好不按约定付款或独自实施后面炉子,后面自己折腾鸡飞蛋打伤人出事故。

其实所有的炉子都是一个道理,就是大船小船的道理,就是打十米靶和打300米靶的差别。其实冶炼的壁垒不在冶炼专业,不在设备也不在电,也不在原料(只要原料稳定),是在其它领域,我多次说:任何专业的壁垒不在本专业而在其它专业,在本专业就不会是壁垒,我所幸的就是自己熟悉十多个专业,我不是学电的,可是家里所有电器家电空调都是自己修,我也不是学冶炼的,对冶炼的研究到今天没有一台矿热炉在我这里出现过运行不吻合研究的意外,全都无一例外的吻合和精准。

中国大学的冶炼相关专业很多,可是中国冶炼的混乱除了社会对技术的认知态度和习惯还有技术领域腐败因素外,也证实了我说的实际情况,就是冶炼的壁垒不在冶炼,很多位高权重的“号称”搞了几十年冶炼的专家搞得炉结果很失败(是绝对责任,无可推脱的),去细细看是错误百出,几年炉子都不正常,可他的基本错误是在他开工时我们就看到和预言了的。

当年中国人总喜欢你干过什么冶炼没有?我跟老板开玩笑,你娶太太难道要让她先和别人生个孩子试试?天下哪个孩子不是闺女生的,那孙子、孙膑、“执戟郎”韩信、诸葛亮、毛泽东、粟裕哪个之前打过仗?又哪个部队的军人和军校的打得过他,很多时候颠覆都是天赋,我14岁在假期宁夏红果子看到工业硅炉的时候,就想到了一个方向,多年后发现哪个方向是对的。我做的不过是实现了那个思路的数字化。

自然科学这东西,搞明白了是不会骗人的,当年我去操作完几台电石炉后没有接触过任何工业硅,可是做短网的朋友说有个炉子开失败要挖炉,我问几天,他说7-8天,谈好价格付款50%我去了,当时的炉子下面出炉已经和泉水滴着流不出来了,炉门拉开2米内的木片马上着火,人在8米外都很难站住,晚上到了喝点功夫茶,想看看明天搞,老板说白天环保查不能,于是两个小时后开始折腾,一系列组合拳,不到两天就正常了,后面炉子干在一档(他们从来没干到过1档),8000KVA的炉子有功9600KVA,因为无档可用,我还把企业买了几个月投不上的补偿投上了(因为我需要电压)。一年后电话联系,那个福建老板说自己炉子干了13个月,一年的电耗10477度(不通氧),是他建炉子后最好的一年。

电只是矿热炉一个供能方式,各种机械设备是提供承载和进出物料或尾气处理,矿热炉的核心更像厨师或作画的大师,笔墨纸砚和蔬菜作料就是那些,全在大厨和画家手里。当然,这些工业装置的核心还是靠自然科学和规律把握理解和应用,是多专业交叠的拆解能力,而且矿热炉是动态的,冶炼它有一个时间轴,和做菜一样,炝锅、放菜、放盐、出锅每个程序和过程早了晚了不都行,工业装置还有种自然的多要素关系和谐,系统的和谐就是科学规律的和谐和量化,它需要明察秋毫,方向清晰,又需要纵观全局把重点要素串起来。

虽然电是种供能方式,但是矿热炉的所有现象都可以通过电的特征现象和炉子的可测数据综合体现状态。不是用一只眼,是多只眼、多要素的关联,因为一只眼在某个角度看到并排的三个电线杆时会误认为一个,多只眼就不会,而且当状态凝固不能判断时可以打草惊蛇,去调整可控要素看其它应变的状态分析数据关系,猜测到炉膛状态,猜对了它就和马戏团的狗熊一样听指挥棒,错了它就是发狂的野兽伤设备、伤人、亏损。很多问题是可提前预见,包括科学设计数字化也是可预见,真到炉子进了“医院”,没有几天没有大改动消缺是爬不出来的。

矿热炉就是5-3-2,这50%在设计,30%在人,20%在原料,可是设计和人的操作都要根据原料变,这个过程是人实现的,矿热炉设计是建炉预期的运行平衡能力,矿热炉的运行就是人去寻找矿热炉设计与原料和产品的和谐点,并且建立动态跟踪、维持手段。

我们国家的矿热炉大问题就是抄袭导致的,开始抄国外,后来互相抄,几个曾经搞过炉子的就跟抄一片,但是到今天持续好的炉子,不管工业硅,电石还是硅锰铬铁,目前好炉子3%都不到,抄就是最大的错误。因为矿热炉的不同的原料、供电、补偿水平、电网供电(孤网、公网,电压35KV或110KVA),包括操作习惯,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这些都不同,你炒个人家的图纸(更何况人家图纸还未必完美无缺),你想让炉子好,不是刻舟求剑吗?何况它是连续生产的,又没有建立数字化生产控制能力,就会是一个偏把的车,总是波动的跑S弯,可是多数开炉的人不知道自己炉子的中线在哪里,又如何看路。

就说工业硅吧,蓝星的炉子被很多人克隆或抄袭过,甚者连烟道的弯头都要抄袭,如同抄人家作文,连打叉的错字也要先抄上再打个叉,结果超过蓝星的几乎没有,有的抄袭炉用自发电,还一年亏损七八千万甚至过亿,用木炭冶炼的电耗都高得离谱,就是上面说的离开原理死板照抄肯定违背了自然规律。

专家也是人,他也是要尊重科学规律,不尊重这个专家就长久不了,科学规律是不变的,可条件变了,设计不变矿热炉怎么会好。就如同新疆的工业硅,我们看到谁把云南或四川、兰州的图纸和操作、开炉方式拿去克隆就可笑,船都跑了你刻痕迹去找剑,能找到吗?工业硅、电石、硅铁、都是和地域原料关联很强的冶炼,本身无渣冶炼难度就大,(我都干过所以有话语权,不是有些搞冶炼的人总说自己搞得种类最难,其实不同冶炼侧重点不同)。外矿冶炼(锰系、铬系、镍系)因为这些原料是进口的,多数矿源差不多,不同的是装备设计、烧结方式比例和还原剂差异,本身有渣冶炼难在原料配比和产品质量控制,运行操作要求也低,操作比无渣简单,所以锰铬系在中国的冶炼指标就没有工业硅、电石和硅铁不同炉子间差距那么大。

有些外行人或新老板把矿热炉设计想的神秘,其实一代的炉形炉膛三电极矿热炉谁去设计就是摆那几个参数关系,就是炉膛和三个电极怎么搞,设计电压怎么配,想明白原理就知道怎么摆科学,搞错了多少年好不了,可全国能摆对的人真没几个,而且都是在一线基层的,中国目前好炉子无缺陷的矿热炉不到3%,剩下97%都是问题炉,问题小的指标不好,问题大的指标很差,家底子厚的还坚持住就是少挣钱,底子差的都死了,都被专家害死了,死的哭都找不到坟头。

当年有些人抄个图纸或私下给钱卖个图就风光了一时,当然多数人因为后期业绩的失败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或边缘化了。因为没有核心的原理和基础技术动态把握,没有基础技术的研究实现动态技术是走不远的。中国多数不好的炉子都是开始或自负或吝啬或草率,后面又烧钱、多疑、烧没了胆子和魄力和自救能力。核心错误就是信人不信科学。

说句实话,中国虽然成了冶炼大国,虽然大型炉很多,但是直到今天,我们对矿热炉的研究都没有超过50年前的埃肯和日本。很多关键原理到今天才在某些冶炼种类上被个别人意识到和有正确方向性采用,可是随着矿热炉容量增大,旧的国外技术已经弥补不了矿热炉容量超限问题,这些东西我们十多年前就研究透了。而且后来这些思路在33000工业硅上也没有效果,实际是和在超过36000KvA的硅锰电石炉一样的道理。

随着新一代实战派的科班生进入冶炼主流和设计,一代炉矿热炉技术在逐步优化,但其技术容量极限是无法超越的,目前的矿热炉就是当年的CRT电视,不能做大了,大了就是差原料没法干,好原料也指标不行。目前中国的矿热炉相当于把CRT电视做到150寸(直流是背投电视,它增加功率如同增加电视屏幕,没有改变弧阻关系如同没有提高分辨率,所以画质很差,原理决定了背投电视和直流的结果,后面我会加帖子《矿热炉功率的弧阻关系和功率因数与流压比分析》深入解释电热的不同)

因此,目前硅锰的40500-45000KVA炉,虽然理解了当年日本人的设计思路)就是大变压器配小炉子或矿热炉的过载运行),可是目前矿热炉大容量下这个思路已经没用了,在小炉子时代我们改造和操作中用过很多次。

目前大型硅锰炉36-40%锰矿配宁夏太阳山的化工焦多数电耗在3800-4000度,渣锰8-10%除尘灰锰19-22%,估计粉尘量也是非常大(多数在10%产量比例)。这些炉子和同原料小硅锰矿热炉8000-12500KVA指标3500度电耗渣锰5%比,吨电耗技术上还有500多度以上节能空间,渣锰可以降低5-6%左右,那时除尘灰锰不会过12%,灰量也会大幅降低。这些都是可以精准预期和说明白的,最不济你信大炉可以和小炉子同原料一个指标,不会一样的面馒头蒸得越多越不好吃越亏本。

其实不用大的变化,研究透核心原理后稍微优化传统矿热炉,就可以让大炉子实现小硅锰炉的冶炼指标(工业硅也一样),33000-45000KVA硅锰单炉一年节能增效(不算增产15-30%利润)超过2400-3500万人民币,改造投入约800-1000万,新建时两个成本是一样的,炉子自然功率因数很高,所以低补可以不用,这是科技的力量。

企业缺乏追求科学的意识,冶炼进步很难,抄袭最喜欢的不是企业老板是设计师!因炉子抄好了是自己的光荣,抄袭不好也没责任,所以研究浅的技术人更愿意“鼓励”和“游说”老板抄袭,谓之“安全”,我就不信它运行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炉子没有缺陷和进步的需要。正是这些原因让中国冶炼持续20年在旧技术中疯狂重复,指标越来越差,远离实战的冶炼设计院只能胆怯盖章卖资质。冶炼这个行业真是温酒斩华雄,说四世三公没用,炉子不是名气改变的,矿热炉不是拿嘴说好的,因为矿热炉不长耳朵。中国近十年的大炉子失败我们都掌上观文的清楚,可是矿热炉行业水深、复杂的体系没机会去改变它,等到它烧的山穷水尽了专家跑了多数企业已经烧得没钱自己改变企业的命运,这样的企业很多,中国每一个冶炼的优秀项目都是死在前任的知名“专家”手里,死在这复杂纠缠的技术领域腐败里。

简单的抄袭是今天容易,明天容易,后天很难。中国人多数会指望别人去创新和尝试,自己等吃第二个西红柿,就是科班老板也喜欢专家不喜欢原理和基础技术的分析(日本科技发达就是其基础研究做的好)。实际中国冶炼企业自己每年浪费掉目前利润约50-100%的可增效空间,可不少企业是在那里克扣工人和拖延耗材、原料的付款求利益,不是去和科技要效益,这是中国冶炼的另一个悲剧。步人后尘只能重复错误,自然科学是原理的变化和规律精准重复利用,搞清楚原理的再优化,才能超越对手和进步挖潜,世界上哪个伟大的公司是在抄袭中做大的?

科学是说的清的,说不清的人有些是不明白,有些不能说是商务的需要。 纵补设计的矿热炉,因为其电气设计的配套性特征,矿热炉变压器过载能力30%加上纵补有功输出能力提高20-30%,其矿热炉功率的真实功率通常是其标称功率的1.5-1.6倍,其配套参数比普通并补矿热炉同标称容量要大。

并补和纵补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补偿回路和冶炼回路关系不同,有了不同特点和使用方法,但都是随着二次电压升高补偿能力增加,容抗、阻抗变化的根本还是通过电容充放电带来的电流和电压相角改变,固定电容的有效容量和补偿电流就是体现在运行电压上。另一个改变就是二次短网提压后电极电流减小降低短网阻抗和回路的功率分配,电阻提高了炉膛功率占比,降低了变压器内阻损耗和占比,也减少了变压器损耗和发热(当年11月在宁夏调一个20000KVA电石炉,循环水无变频,早6点炉子不好16500有功变压器水温47度,下午15点有功干到20000KVA,变压器温度42度,11月宁夏15点气温比早上6点高15度都不止)。同时高弧光带来炉底温度和还原深度,包括熔池或坩埚的增大,加快了反应速度、还原率和还原深度,遗憾的是传统矿热炉技术无法在大型炉上实现很好电极插深,当插深有了有功和功率因数又没了,提起运行档来电极就控不住深度,这些问题都是与设备和电气无关的(但设备维护确是最大的受害者,尤其基准电耗高或难度大的冶炼)。

还是看上图,问题在哪里呢?就是大型炉的非线性增量关系决定(而且不同的冶炼这个增量关系又不同),随着电极加粗,炉膛加大和炉膛深度增加,传统矿热炉的流压比起来了,自然功率因数没有了。自然功率因数由什么决定的?是由矿热炉设计方式的参数关系和操作状态决定的,所以用什么方式系和变压器设计能实现高自然功率因数运行很核心,高功率因数和操作电阻是同步的,核心又归到提操作电阻。

为什么补偿除了增产没有用呢,因为补偿原理决定的。补偿是通过电容放电实现(SVG等效原理是一样的,不过是通过反向无功功率替代电容放电):

电容的放电能力和两个电极的电压有关系,和红色电阻(支路电阻)和蓝色电阻(星接做功电阻)关系有关,电容回路通过支路电阻放电容易(等电压只通过红色电阻),所以其对支路电流回路的补偿能力就强,对两个蓝色星接做功电阻补偿小(回路要通过两个串联蓝色电阻),所以它增加的有功多数是通过支路电流释放了,炉子越差,蓝色电阻越大,红色电阻越小,这个补偿现象越明显,所以越差的炉子功率因数低,可是低补投不上,投上不但电极稳不住,炉子产量都很难增加,电耗是增加很大。

好炉子是蓝色电阻小,红色电阻大,所以,补偿功率增量是补给星接做功的部分大,目前通过一次电流换算的二次电流多数没有测量或传统测量就是摆设(后面全电量测量讲解,为何是摆设),矿热炉操作的动态又电阻测不到,所以我用二次电压解释,比如投上低补后二次电压增10V,在差炉子上这10V中有8V都给支路电流,只有2V给了弧热。在好炉子上,同样投低补增10V二次电压会有6V给了弧热,4V给支路电流,这是补偿的实际原理和现象。但是补偿能增加有功,提高产量,同时会增加支路电流和粘料层厚度,有些电耗会增加,在追求产量的时候,和从保护变压器说,还是有需要。所以我当年卖低补设备时候就是把炉子开好再用低补,它就是保健品和遮羞布,不然你什么原料不变,人也不变,指挥炉长把炉子搞好了,人家炉长和班长怎么办,脸往哪里放,还不给老板骂死。

但不是补偿没有用,补偿是炉子设计错误的补偿,是升档用的,不是补功率因数的,大型炉也是设计错误导致,所以很多大型炉有补偿好干多了,我戏称低压补偿是保健品,不能治病,但是有好处,也能保护变压器不过载和适度平衡三相,当然补偿也有损耗,后面会有专门帖子《补偿的科学使用方法和技巧》介绍。

并补分组多,可控硅分组多,投切电压跃升台阶梯度小,比较好控制,缺点是采用接触器投切频繁,容易过压投切烧毁元件,电容电压低,电流大,发热大,耐用性较差,维护成本高。采用可控硅实现零点投切(实际很难0点,低电压投切吧),可成本高维护麻烦。

纵联补偿因为是通过变压器内部中压(10KV)补偿后耦合给二次侧,所以它和并联补偿的原理有点不同,实际也是并联给两个电极放电,只是其自身回路的阻抗相当于串联在刚才的说并联补偿线回路里,这降低了同功率因数下补偿增量在红绿电阻的增量分配差异(类似多了秤盘子称两个不同两个大小重物的差会小点)加上纵补这个电阻(交流应该都说电抗)还比较大,这从投用越阶电压可以看到,所以差炉子投纵补的弧阻应变差比并联补偿柔和些,纵补属于中压补偿,耐用性较好,维护成本低点,可是纵补又多了三个新问题:

1)是其容量分组少(多数只能分二、三组)。这个现象导致投低补时二次电压越阶非常大(还有就是串联阻抗因素),小炉子升30-30V,大炉子升40-60V甚者更高,多数人不会投用,或投用后电极控不住,下插不行漂起来。尤其是纵补配套设计和纵补这个特点不吻合有问题的炉子更严重,这个结果就是高产、低耗不同步,高回收率和低电耗不能兼得。

2)纵补偿的三相补偿必须等容和同步投切,一相出问题,会影响和毁坏其它相。

3)纵补的二次的补偿耦合线路等同于增加短网长度,变压器损耗较大,变压器水温比传统无纵补变压器稍高(这个量一直得不到数据,同容量同水量的进出温差能计算出来)。

上述两种补偿原理区别和问题清晰了,就有办法解决矿热炉系统的配套设计问题和方法。实际上传统的矿热炉设计和操作科学了,是不用补偿的。

上篇《从操作电阻分析矿热炉多电极冶炼的技术方式》文章有个操作电阻的概念没有展开,实际好原料和差原料的操作电阻不过差3-5%,好料对操作的影响都很大,所以无支路电流矿热炉增加50%操作电阻是非常好操作和下插电极的,比用100%纯料还好生产,矿热炉中炉子开好的二次电压比开不好二次的变化幅度约8-15%,所以我说操作(人)比原料还重要,是532关系,而且针对原料设计的矿热炉是不用千里拉料的,设计和操作对操作电阻的影响超过原料,但是问题是中国矿热炉多数设计是不考虑原料的,都是精料设计,没有人知道粗料贫矿的设计技术,我们深刻分解了矿热炉原料和设计与操作的关系建立数字化,因此可以不动原料短期改变炉子运行,这都是冶炼专业以外领域的技术决定的,能把操作电阻干起来,炉子自然就好了,就是原料变差也影响不大。

操作矿热炉我不变动原料操作乌海白灰的16500KVA电石炉35Kv进线无低补可以有功16500-17000KVA自然功率因数0.88,外网还是0.98。操作四川工业硅,原料企业补偿设定0.88投0.92退,我不动补偿设置,炉子操作好了补偿基本全跳,二次电压干到195-200V自己功率因数就0.92-0.93,电极入炉很好焖烧一个小时,有功16500KVA到18000KVA。电石炉25500KBA二次电压运行1-2档到238-240V。39000KVA硅锰没有低压补偿可以运行在有功39000KVA功率因数0.82-0.85,33000硅锰自然功率35KV进线因数0.85-0.88。这些炉子实现预期电耗都有5-8%降低,产量增量15-25%.

拿25500KVA电石炉说低补作用,实际投1000KVR电容和提一档3V电压对25500KVA电石是一样的,所有矿热炉都是这个关系。

其实矿热炉用一个指标就看出炉子好坏,就是炉气温度比二次电压或有功,这个数越小,炉子越好,而且是一好百好,低耗高产,长炉龄,低矿耗,低污染、高回收率、高运行率。实现这些核心原理和数字化设计与运行,只能合同后对目标客户讲,公开了技术就没有相对优势了(就和全国冶炼电价降3分钱一样),技术的价值就只让技术在企业或产品间产生效益差距和竞争力,然后共享这个差距优势。

有需要深度技术的企业或个人的可以单独联系,共同实施项目,或点赞、转发、打赏、赏金到了预期,技术深度和炉子就指标就会到预期,和我们的合同客户一样,合同是锁定目前原料水平不变,用目前运行指标做基础,追求节能增效的增量效益,并且取费与增效挂钩考核,国内任何一家矿热炉我们都可以精确的数字化列出矿热炉所有问题和阶段的手段供选择,也可以短期操作见效后无缺陷改造消缺和新技术升级,硅铁同原料可实现中卫最好水平,硅锰、电石、工业硅都可以改造消缺后实现同原料下冶炼的极限基本低于全国同原料最好水平,当然会辅助人员培训和建立数字化运行体系。

矿热炉不是变魔术,正常后炉子档位起来,电极下去,三相平衡,指标稳定。整个数过程据变化统计都是冶炼企业自己做,整个变化都可以看到的,所有原理也是科学解释的清楚(有些核心是保密的)。

很多矿热炉问题请先不要急于直奔主题,基础的东西要熟悉,科学原理这东西和练武跳舞一样要基本功,基本功不够,再好的舞蹈和拳法也做不出效果,冶炼搞不好会死人的,这事真和诸葛亮找姜维一样药谨慎。

很多听个点子就去动做的老板和冶炼人,没有一个有好炉子的,然后断章取义说别人不好,其实是《燕子垒窝 》它没学全,冶炼市场的混乱和无序也有他们因素,看着简单,简单你自己就是做不到,人家去了就可以,是因为很多简单后面是你看不到的复杂,如同猴子看鸭子游泳自己跳下去淹死了,它哪里知道鸭子脚在不定的忙活呢。

还有免费的东西肯定不值钱,那些免费上炉子的人多数没有什么效果,最后炉子损失几十万甚至烧得一塌糊涂,如果不是公益,初期谈免费是很低级的商业手段,高端企业就是数字化考核合同、按合同付款。那些动不动就让别人免费上炉子指导的企业也是“烂菜地”,炉子没有一个好的,要把技术当科技,要想一次根治,就走技术合同程序,然后说明白、共同做到预期和超预期。不要江湖上去买“免费”,天下哪个免费不是“局”,天下哪个“免费”不是更贵!

走遍中国冶炼,调研大量冶炼数据,也发现很多优秀的高手和冶炼人在默默炉台上和成为朋友,他们不炒作自己,冶炼实战水平真是高,一个企业一待就是七八十几年,炉子是持续稳定,可是收入真不高,环境真的很差,但是他们活得有尊严,人生真正的尊严就是有价值的存在,有价值、尊严的获得收入。

如果您是企业高管和领导,保证从看帖子开始,搞冶炼的任何技术、设备无人能忽悠你,冶炼企业高层明白了冶炼道理和冶炼内幕会正确决策和选择,会少吃亏上当成为各种试验品,企业的炉子也会增效很大。如果您是冶炼人,我相信看了这个公众号文件后,会清析的分辨冶炼理论和设备的真伪,清析的明白所有矿热炉正确的原理和方法。刘备当年有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也是说矿热炉的。

矿热炉、铁合金、工业硅的好日子很快过去,通过科技和内功求生存的新冶炼时代马上到来。优秀的矿热炉大企业采用新矿热炉技术后,产业的格局会发生巨大变化,很多小企业会被迫退出,同原料下,工业硅大型炉电耗11000度以下,硅石消耗2.0以内,炉龄超过目前所有矿热炉,产品质量超越小炉子。锰、铬实现低于小炉子电耗和回收率都是必然的,不但大型企业的年效益增加2-40亿,而且社会污染降低,冶炼环境改善,都是和液晶替代CTR,数码相机替代“感光胶卷”相机一样,无可阻挡。后面会有更多矿热炉全系统多专业的体系解释,实现矿热炉的数字化设计和数字化运行,因为数字化是实现产业科技极限和智能化的基础。

治冶子(微信)

2021-4-21

高档系统门窗

隔热隔音门窗品牌

隔音门窗

上一篇: 《传奇》游戏维权、合法化认证、发行唯一窗口传奇创盟重塑版权价值体系
下一篇: 《全宋词》巅峰名篇50首,每每读来,让人激情澎湃,百转千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