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托发展史中国信托业发展史
131
2025-04-18
走进生产车间,总能看到这样一个身影:身穿整洁的工作服,头戴工作帽,在石磨机的“轰隆”声中弯腰捧起一把正在研磨的全麦面粉,在掌心精心捻搓……这是刘玉城和他的“宝贝”近距离接触的时刻,也是他最开心、踏实的时刻。
刘玉城是黄骅市地升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与粮食打交道二十余年,进入粮食加工业也已6个年头。他始终坚持以本地旱碱麦为原料,采用传统石磨工艺生产营养健康、品质优良的全麦面粉,企业也因此被选为河北军粮的生产基地。刘玉城以德养商、热心公益,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军粮哥”。
追梦路上喜结“粮”缘
“小时候,农忙时节大人们都去地里干活,我也常随他们走进田间地头,看到过麦子成熟、玉米结果……”刘玉城作为土生土长的黄骅市常郭镇李子札村人,从小就和土地、粮食结了缘。
上世纪90年代,李子札的村办企业发展得正红火,刘玉城初中毕业便进了村办的钢管厂,成了一名技术工。在工厂上班的日子里,每天按部就班,没干出什么名堂,可他也不甘平庸。他一直有一个梦想,想像爷爷一样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事业。刘玉城说,爷爷去世早,他对爷爷的了解来自于父亲和奶奶的讲述中。“爷爷当年在哈尔滨开酱菜园,在当地是很出名的。”说起爷爷,刘玉城总是很自豪,也在心里埋下做点事业的想法。
带领刘玉城与“粮”结缘的是他的舅舅。当时,舅舅在做粮食贸易,刘玉城也跟着干了起来。二人勤劳肯干、诚信经营,没过几年,生意越做越大。由于做粮食买卖常能见到成堆的小麦、玉米,刘玉城的脑子里有了新的想法,要是摆上几台磨,加工成面粉,岂不是更好?这样,到了2014年,在走访了河南、河北多地后,刘玉城创建了黄骅地升食品有限公司,正式进入粮食加工行业。
刘玉城的生产车间规模不算大,但产品品质过硬。从粮食买卖到粮食加工,刘玉城与“粮”结缘,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一路前行。
“黑馒头”成了“香饽饽”
刘玉城的公司生产的并不是普通的面粉,而是藏着“小时候的味道”的全麦面粉。“小时候在农村的时候,村里磨坊磨出来的面粉做成的馒头、面条特别香,现在那个味道很难吃得到了,我得把回忆里的味道找回来!”刘玉城决心满满地说。
一般面粉是小麦除掉麸皮后用机械加工出来的白色面粉,而刘玉城的全麦粉是整粒小麦直接用石磨低温、低速研磨,这样能够保留小麦的全部营养。因为全麦面粉含有麸皮,也没有任何添加剂,用这样的面粉蒸出来的馒头有一个特点,整体看上去发“黑”,这也成了当初产品拓展销路过程中的难题。
为了将他们的健康面粉推出去,刘玉城曾特意找了家当地小有名气的馒头房,用全麦粉蒸了一批馒头。“我们以1块钱一个的价钱往外卖,没人买。不能眼瞅着馒头坏掉,最后只能往外白送。可就是白送,人家有的还不要呢!”说起当时的窘境,刘玉城苦笑着。眼看着面粉没有市场,有人劝他,你价格那么高卖不出去,为什么不降低一下品质呢?可刘玉城坚守初心,要坚持做他的健康粉。
2015年底刘玉城迎来了事业的转机,他有机会将企业生产的全麦粉做成的小馒头、小窝头等成品送到石家庄河北军粮的工作人员手中,工作人员掰开馒头就说了一句:“这才是小时候的那股麦香味。”刘玉城生产的全麦面粉凭借过硬的品质征服了河北军粮,刘玉城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2016年3月,河北军粮的考察团队来到黄骅,对刘玉城的小麦种植基地、企业生产管理、产品的检测数据等一一进行了严格的考察。到2016年11月1日,拿到授权书,正式成为军粮大家庭的一员。地升食品有限公司成为了河北军粮生产基地,也是黄骅驻军的军供站。后来,公司又与解放军杭州疗养院、杭州二医院、湘雅医院达成合作。
热心公益把“黄骅味道”分享给更多的人
“我做公益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把好东西分享出去,把健康带给更多的人。”刘玉城以实际行动感恩社会、回馈社会,加盟黄骅爱心联盟成员单位,多次开展慰问老荣军、人民子弟兵等公益活动。
每逢“八一”建军节,刘玉城都会给人民子弟兵送健康。他还走进光荣院,为黄骅抗战老兵们送去健康面粉、军粮油等食品。“老英雄们为祖国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付出了很多,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佩。我就是想让他们品尝一下带有咱黄骅味道的健康食品,尽我的一份心意。”刘玉城如是说。今年,他又带着他的健康产品来到黄骅市消防大队,走访慰问奋战在一线的消防员。
如此关注军队,还因他心中藏着一个军营梦,“年轻时想当兵,最后也没当成,一直觉得很遗憾。”刘玉城说,现在从事军粮行业,也算是换一种途径实现了梦想。
如今,公司有2017亩种植基地,10亩晾晒及仓储基地,可实现年产面粉1500吨。刘玉城的事业越干越大,却仍然坚持用传统石磨全麦粉,坚持做公益,将健康与独特的黄骅味道分享给更多的人。
(通讯员李冠达、崔新甜、汪丙权 燕都融媒体记者李家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