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托发展史中国信托业发展史
131
2025-04-18
既能“上冰山”又能“下火海”的特殊布料,变“废”为宝的新型铅酸蓄电池……11月7日上午,潮涌长三角 满意在“阜”务“长三角媒体总编阜阳行”活动来到阜阳市界首,感受这座城市的“科技范儿”。如今,循环经济已成为界首县域经济的首位产业。当地坚持全域创新理念,打造了“再生资源发展”这块响当当的全国品牌。
特殊布料科技满满
一块看似普通的纺织品中可以藏着多少“黑科技”?走进阜阳市界首市吉祥三宝高科纺织有限公司的车间,可以一窥答案。
在这里,有专为消防应急工作人员设计的阻燃安全防护绒,不仅能保温,还具备出色的隔热效果,为救援行动增添一道坚实的防护屏障;有为南极科考队量身定制的极寒热力绒,它能够在零下40摄氏度的极端严寒中,为科考人员抵御刺骨的寒冷,成为他们探索极地奥秘的可靠伙伴;有以乳酸聚合而成、秉持健康环保理念的聚乳酸环保绒……
图说:为南极科考队量身定制的极寒热力绒
其实,在成立之初吉祥三宝公司只是一家传统棉纺织企业,以棉纱、缝口线为主要业务。2017年,在界首市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达成产学研合作,开始进军新材料领域,其中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就是为我国冬奥健儿提供保暖性能、运动性能更好的服装面料。几年时间里,俞院士团队多次来到企业指导,定期组织召开技术研讨会,解决新材料的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在技术的加持之下,公司踏上了快速转型升级的发展之路,从传统的纺织行业向新材料领域进军,同时扩大产品市场覆盖范围。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保暖材料——仿鹅绒结构G棉,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我国运动员所穿服装的填充物。“这种材料轻质保暖,在完全浸湿的条件下仍能保持98%的保暖率。”吉祥三宝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晓飞介绍,以前这种保暖材料都依赖进口,现在已经实现了国产替代,成功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图说:吉祥三宝生产车间
据了解,2023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今年有望突破2个亿。其中,功能性纺织新材料产品占比80%以上。
动力电池循环利用
界首市年动力电池生产能力超过1亿只,占据了全国市场份额的约20%,这意味着,在全国每五只动力电池中,就有一只是由界首制造。其中,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4年前,公司落户界首市高新区田营科技园,主要以电动自行车动力电池的研发、生产为主。田营科技园是全国最大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基地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电动车电池的生产基地之一,每年近百万吨废旧铅蓄电池在这里摇身一变,成为焕然一新的新型铅酸蓄电池。
图说:天能生产的各类电池产品
在公司生产车间内,各条生产线井然有序,每天有20万只电池发往全国各地。
“我们来之前,当地没有电池生产企业,很多铅锭都要运到外面去。”天能安徽界首公司外联部经理洪波介绍,公司投产之后,目前每年能够消耗园区产出的再生铅40多万吨,为公司节省了许多原材料采购物流成本。同时,公司大力建设数字化智能工厂,每天生产数据、上岗人数、过程质量等信息都可以实时显示在智能化平台上。
图说:数字化智能工厂
“落户以来,我们也享受到良好营商环境带来的便利。”洪波表示,当地为公司提供了包括土地、水、电、气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并为企业和科研院校“牵线”,帮助攻克技术难点和新品研发。“作为天能控股集团在全国布局的10个基地之一,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近百亿元。”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总经理史凌俊介绍。
科技创新指数位居皖北首位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2023年以来,界首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家,累计达17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23家。界首市建立了“政府搭台、部门牵线、企业唱戏”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企业与创新资源无缝对接。
与此同时,面对人口体量、自然禀赋优势并不突出的现状,界首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一特色产业,打造了“再生资源发展”品牌。
此次采访活动来到的田营科技园,是全国最大的再生铅回收加工基地。光武科技园是全国重要的再生塑料集散地、华东地区重要的再生塑料制品生产基地;西城科技园是皖北最大、华东重要的再生铝加工利用基地。目前,界首市已经形成了再生金属、再生塑料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产业,每年回收利用废旧蓄电池、废铝材、废塑料达400多万吨。
为推动资源循环高端化利用与集聚化发展,界首市还出台优惠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奖扶,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清洁生产。
近年来,界首市先后获批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市)等,连续多年上榜“中国创新百强县”,科技创新指数位居全省县域第6位、皖北第1位,阜阳界首高新区综合评价位居全省第4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位居皖北县市首位。
新民晚报记者 黄佳琪 通讯员 蔡安安 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