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县三桥镇:防汛演练筑防线 未雨绸缪保安全
61
2024-12-11
田维仙在护理病人。(受访者供图)
●金溪镇是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山高坡陡,土地瘠薄,贫困发生率高
●市卫健委扶贫集团对金溪镇对口实施脱贫攻坚,看准护工的长远发展前景,充分发挥帮扶集团自身资源优势,对有意愿的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金溪护工”由此诞生
●“金溪护工”群体实现人均月收入4000多元,最高达8000元
2月14日,正月初十。武陵大山里的黔江区金溪镇,年味依然浓厚,但有的人已开始忙碌。
这一天,龚华英接到病人家属通知,急急赶赴区中心医院上班;喻登会已进入工作状态,24小时看护一位中风病人;管秋云已在主城重医附二院江南医院上岗一个多月……身着统一工装、胸带工牌的他们,进出于黔江及重庆主城的大小医院,帮病人喂食、翻身、按摩,护理动作行云流水,以乐观的心态激励着病人。
他们共有130多人,浓浓的职业化气息,很难让人将其与贫困联系在一起。然而,他们都来自我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金溪镇,且大都是贫困户。他们依托市卫健委扶贫集团的优势,经培训后走出大山,不仅实现收入倍增,更通过高质量服务、娴熟技能及团队协作,收获了“稳稳的幸福”。
如今,他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称呼——“金溪护工”。
“头脑风暴”谋划出一个持久产业
金溪镇山高坡陡、土地瘠薄,贫困发生率高,当地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多为老人、儿童和妇女。
根据全市统一部署,金溪镇由市卫健委扶贫集团对口实施脱贫攻坚,2017年9月,扶贫工作队正式入驻。随后,工作队全体队员通过走村入户、摸底排查,掌握了基本情况和主要致贫原因,并协助当地制定脱贫攻坚规划。他们在为贫困户“输血”的同时,十分注重其“造血功能”的提升,以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我们开了一个‘诸葛亮会’。”市卫健委扶贫集团驻金溪工作队联络员沈鹏介绍,扶贫集团有43家成员单位,大部分来自医疗行业。会上,大家均认为攻坚需要持之以恒,需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贫困户更要“扶上马再送一程”。如何根据当地实际,结合行业自身优势做实、做细,成了与会者关注的重点。
在大家集思广益时,有人提出:培训留守的家庭妇女做护工,组织成员单位协调就业,力争“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点子一提出,就让大家眼前一亮。沈鹏介绍,当前,护理人员普遍短缺,而社会需求增加,从业人员收入较高,且入行门槛较低,即使文化不高也可通过集中强化培训加入。你一言、我一语的“头脑风暴”,为金溪谋划出一个持久的产业。
市卫健委扶贫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头脑风暴”,大家形成了多项共识,其中,打造一支稳定的“金溪护工”队伍,成为重中之重。他们认为,市场需求强劲,护工有长远发展前景,帮扶集团又有自身资源优势,而贫困户有增收的意愿,只要稍加培训就能稳定就业,“金溪护工”由此诞生。
寻找“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计划付之于行动,并不是一帆风顺。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山坳村“第一书记”刘昶首先行动,对此深有体会:“点子好、计划周密,依然抵不过万事开头难。”
刘昶介绍,护工虽然门槛较低,但需要良好的服务意识,以及专业的技能。动员群众去参加培训时,不少人张口怼了回来:“不就是去伺候人嘛,我不去!”
有人带动干并尝到甜头,何愁招不到人?挖掘、培训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成为刘昶首要任务。得知山坳村有位叫田维仙的村民,在广东某大型医院当过5年护工,后又开了美容院,懂业务又会管理,刘昶动员她回来做牵头人。然而,打了几十通电话,听说回金溪,田维仙根本不接招。
电话里打包票,上门去堵其在家的亲戚,讲政策、谈收益、绘前景……一个月后,田维仙终于被说动了。
为动员、招收护工,刘昶等人多次到各村动员。为破除村民传统观念,用收益带动更多人参与,当年10月,刘昶和田维仙带着首批3名护工,来到重医附二院试岗。经医院专业的培训和几个月的试岗,王华胜、余江凤等三人每月收入近4000元。收入比在家里多,还有帮扶成员单位的全力支持,局面就此打开。
随后,市卫健委扶贫集团请来业内职业技能鉴定单位和重医大附一院的专家。与此同时,黔江区决定每年投入50万元,定期举办免费护理培训班,结业后就能领到从业资格证和健康证。此外,该扶贫集团和黔江区还全面整合力量,为“金溪护工”牵线搭桥,协调提供就业机会。
从山坳村起步,发展到金溪镇,再到黔江全区,越来越多的留守妇女参加培训,还有不少男性村民也加入了进来,其中,既有不少亲姊妹、婆媳,甚至还有堂兄弟。目前,金溪护工已经开展培训5批次293人,其中130多人实现稳定就业。
打造“唐僧取经”团队实现市场化运作
“这个月收入有4500多元,够得上我在村里苦干大半年。”在黔江民族医院住院楼神经科,喻登会表示,护理病人虽相对辛苦,但收入有保障,村里好几个姐妹都出来做护工,家里老人孩子特别支持,不担心有人说三道四了。“喻姐动作麻利,人又朴实,病人评价很高。”病房内一位正在换药的护士说。
去年12月,首批进驻重庆主城医院的“金溪护工”管秋云则表示,护工工作给了自己新的希望。管秋云的老公身患重病,还有两个儿女在读书,家里一贫如洗。去年,参加了护工培训后,她到了重医附二院江南分院做护工,每月收入4000多元。“做梦都没想到收入这么高,感觉有了稳稳的幸福。”
“培训一人、就业一岗、脱贫一户。”黔江区扶贫办主任郭兴春介绍,目前,“金溪护工”群体人均月收入4000多元,最高的甚至达到8000元。为持续推动稳定就业带动脱贫,去年起,市卫健委扶贫集团驻金溪工作队成立了黔江区山之坳康复护理有限责任公司,统一组织培训、试岗、组织就业等,遵循市场规律实施“金溪护工”的品牌化运营。
推动并见证金溪护工发展壮大的刘昶表示,为保证服务质量和品牌的良性发展,他们又吸纳了不少有经营头脑、敢闯敢拼的金溪人加入企业,打造“唐僧取经”式全能团队,并准备放手让他们通过市场化形式参与竞争,全力提升“金溪护工”影响力。
一年多来,金溪工作队为山之坳公司引来多位管理人员:田维仙懂业务,现在负责护工管理;原来在浙江发展的姚永良,放弃了年入20万元的工作,回来担任统筹全局发展的法人;以前在北京做服装批发的“90后”石登香,因为“特别抠”被邀请担任公司财务;在云南做生意的邬荣江,因任劳任怨憨厚老实,成为整个团队的后勤负责人。
“主要收益在每人每月几十元的管理费,暂时还没盈利。”姚永良介绍,当前任务就是依托相关资源帮助金溪护工稳定就业,并逐渐从护工向产妇护理、婴儿护理、老年护理等业务拓展。同时,从“入口”和“出口”两个方面,以稳定、规范的培训扩大护工成员,强化护工服务的责任心,打造高满意度“金溪护工”的品牌。
记者手记》》
发挥行业优势 促进精准扶贫
这次到黔江金溪镇,一句“你们又来采访了”让我们倍感亲切。金溪镇是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我们采访过三次。而今,这里村道公路通畅了,去大多数贫困户家里的小道也硬化了……看到这些变化,由衷为之高兴!
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如何因地制宜提高其整体效能,市卫健委扶贫集团驻金溪工作队,充分发挥本系统的独特优势,调动医务人员参与扶贫,为贫困户家庭开展医院护理人员培训,帮助他们成立公司,注册了“金溪护工”这一品牌,牵线搭桥为他们提供了130个就业岗位,初步实现了“培训一个、转移一个”“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的目标。此举,深受当地贫困户欢迎。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脱贫并非朝夕之事,既要问民情、知民情,又要研判分析和精准规划。
市卫健委扶贫集团驻金溪工作队,在发挥行业优势的同时,有力地推动了精准扶贫。他们精准滴灌、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其“造血功能”,让贫困群众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为确保“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真脱贫”,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本报记者 张国勇 王亚同